[发明专利]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16091.7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0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竹中芳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揖斐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3/46 | 分类号: | H05K3/46;H05K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布线板,其特征在于,该布线板具有:
核心基板,其具有第1面及其相反侧的第2面;
第1导体图案,其形成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
第1绝缘层,其形成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1导体图案上;
第2导体图案,其形成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2面上;
第2绝缘层,其形成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2面和所述第2导体图案上;以及
电感器部,其设置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2面上,由所述第2导体图案的至少一部分形成,
其中,所述第2绝缘层中的某个第2绝缘层的厚度比所述第1绝缘层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部由位于不同层的多个所述第2导体图案、和设置于所述第2绝缘层的内部且对位于所述不同层的第2导体图案彼此进行连接的过孔导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第2绝缘层比任意一个所述第1绝缘层都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部设置在半导体元件的投影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部形成为俯视时大致呈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部形成为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电感器部的各个导体图案由大致U状或大致L状的导体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绝缘层和所述第2绝缘层均由树脂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第1绝缘层具有厚度T1,
各个所述第2绝缘层具有厚度T2,
T2/T1处于大约1~大约3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半导体元件的投影区域中,设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形成的积层部中的所述第1导体图案的比例(体积比)为W1、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2面上形成的积层部中的所述第2导体图案的比例(体积比)为W2时,W2/W1处于大约0.9~大约1.2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核心基板中,形成有贯通该核心基板的通孔,
在所述通孔中,填充有由镀层构成的导体,
形成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的导体图案与形成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2面上的导体图案经由所述通孔内的导体彼此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内的导体的最大宽度为大约150μ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布线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部由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感器构成。
14.一种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准备具有第1面及其相反侧的第2面的核心基板;
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1面上形成第1导体图案;
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1导体图案上形成第1绝缘层;
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2面上形成第2导体图案;
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2面和所述第2导体图案上形成第2绝缘层;
在所述核心基板的所述第2面上,形成由所述第2导体图案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电感器部,
其中,使所述第2绝缘层中的某个第2绝缘层的厚度比所述第1绝缘层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部由位于不同层的多个所述第2导体图案、和设置于所述第2绝缘层的内部且对位于所述不同层的第2导体图案彼此进行连接的过孔导体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揖斐电株式会社,未经揖斐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609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光催化吸附剂
- 下一篇:安装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