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5339.8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9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末宗彻也;箕浦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59/04 | 分类号: | B29C59/04;B29L7/00;B29L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细 结构 转印膜 制造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使用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装置,依次至少通过下述[I]~[V]工序在满足下述(A1)或(A2)的条件下对在至少一个面上具有被转印层的膜进行加工,其中,该制造装置具有无端带状的转印模具,该转印模具悬架于加热辊和冷却辊、并在表面具有微细结构,
[I]模具加热工序,其中一边使在表面形成有微细结构的无端带状的模具卷绕到已加热了的加热辊上一边对该模具进行加热;
[II]加压转印工序,其中在膜的转印侧表面与所述模具的微细结构表面紧贴了的状态下,通过包括所述加热辊在内的一对辊进行夹持加压;
[III]输送工序,其中将加压后的所述模具与所述膜在紧贴的状态下输送到冷却区;
[IV]冷却工序,其中在所述冷却区在模具与膜紧贴的状态下从模具侧进行冷却;
[V]剥离工序,其中将冷却后的模具与膜剥离,
(A1)所述膜的宽度比所述模具的宽度大,且在所述加压转印工序中所述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相对于所述加热辊分离,
(A2)所述模具的宽度比所述膜的宽度大,且在所述加压转印工序中对所述膜进行加压的区域的宽度比所述膜的宽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还在下述[B]和[C]的控制下进行加工,
[B]在所述冷却辊设置对所述模具的输送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单元和对施加于所述模具的张力进行检测的单元,并对所述冷却辊的位置进行控制使得施加于所述模具的张力总是处于预定的范围内,
[C]在所述模具设置对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曲折检测传感器和对所述冷却辊的角度进行调整的单元,并对所述冷却辊的角度进行控制使得所述模具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总是位于预定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剥离工序中使从模具将膜剥离的剥离辊工作,使得其跟随所述冷却辊的角度的调整以保持与所述冷却辊的平行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对所述冷却辊的角度进行调整的单元使支撑所述冷却辊的一个或两个轴承在所述模具的输送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个所述的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冷却辊的角度调整的分辨率为0.005度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所述的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加压转印工序中,在所述模具的宽度方向两端朝向宽度方向外侧逐渐使压力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所述的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模具加热工序中,将加热后的模具表面温度调整为膜的Tg+50℃到Tg+100℃的范围内,
在所述加压转印工序中,将膜所负载的线压力调整为400kN/m以上,
在所述冷却工序中,将冷却后的模具表面温度调整为膜的Tg-40℃到Tg-100℃的范围内。
8.一种微细结构转印膜的制造装置,具有无端带状的转印模具,该转印模具悬架于加热辊和冷却辊并在表面具有微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下述[i]~[v]的基本构成,并满足下述[a1]或[a2],
[i]无端带状的模具,其在表面形成有微细结构;
[ii]加压机构,其至少具备用于对所述模具进行加热的加热辊、与加热辊平行地配置且表面由弹性体覆盖的夹持辊和利用所述两个辊的夹压单元;
[iii]冷却辊,其用于对所述模具进行冷却;
[iv]剥离机构,其用于将紧贴于模具的膜剥离;和
[v]输送机构,其使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冷却辊旋转以输送所述模具,
[a1]在所述加热辊与所述模具的接触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在所述加热辊的表面有台阶,使得辊径在宽度方向外侧变小,
[a2]所述模具的宽度比所述夹持辊加压部的宽度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53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