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取向促进剂、液晶组合物、大分子材料和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4746.7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3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水村理俊;加藤峻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19/56 | 分类号: | C09K19/56;C09K19/38;G02B5/26;G02B5/30;G02F1/13363;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促进剂 组合 大分子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取向促进剂,所述促进剂可用于包括如光学各向异性膜和隔热膜等许多光学部件的材料在内的许多用途,并涉及包含所述促进剂的液晶组合物、大分子材料以及使用了所述液晶组合物和所述大分子材料的膜。
背景技术
当涂布于已进行取向处理的膜(取向膜)上时,液晶得到规则地取向。另外,液晶的取向状态可以通过将液晶夹在两个取向膜之间来控制。因此,在由下述液晶盒和下述电极层构成的液晶显示设备中,所述液晶盒由棒状液晶分子和两个用于密封所述分子的基板构成,所述电极层用于对棒状液晶分子施加电压,由于形成了棒状液晶分子被注入形成于两个基板上的取向膜中的间隙中的状态,因此可以较容易地控制棒状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
同时,为了扩大液晶显示设备的视角或者去除着色,在液晶盒与偏振板之间设置一个光学补偿片(波板)。在此情形中,将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用作光学补偿片,该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具有在透明支持体上的由液晶分子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各向异性层通过使液晶分子取向并使该取向状态固定而形成。此时,利用设置在透明支持体与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的一个取向膜来使液晶分子取向。但是,利用一个取向膜难以使液晶分子由取向膜界面至空气界面均一取向。这是因为,不存在对于未进行取向处理的界面侧(空气界面)的取向约束力,因此使得液晶的取向混乱。当液晶分子未均一取向时,因向错而引起光散射,并形成不透明膜。从提高液晶显示设备的明视度方面来看,以上膜是不优选的。
为满足以上需要,正在尝试开发以下技术:即使在不提供取向膜时,通过提供取向约束力使未进行取向处理的界面(空气界面)侧的液晶均一取向(专利文献1)。此处,液晶分子的取向通过添加液晶取向促进剂来控制。另外,提供了一种液晶组合物,其中利用液晶取向促进剂可容易地使液晶分子均一取向。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2-12916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液晶取向促进剂不能总是以充分的浓度或溶解度范围使用,仍需改进。另外,存在对于提供下述材料的需求,与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液晶取向促进剂相比,所述材料可表现出相当或更佳的液晶取向促进作用。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这些问题,以提供下述材料,所述材料表现出充分的溶解性,具有广泛适用的浓度范围,并表现出优异的液晶取向促进性。另外,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晶组合物,其中利用以上材料可容易地使液晶分子均一取向。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取向促进剂,所述促进剂可用于包括如光学各向异性膜和隔热膜等许多光学部件的材料在内的许多用途,并提供包含所述促进剂的液晶组合物、大分子材料以及对其使用了所述液晶组合物和所述大分子材料的膜。
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现以上目的的手段如下。
[1]一种液晶取向促进剂,所述促进剂包含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
[化1]
式(I)
Hb-(L1)k-Sp-(L2-A1)l-L3-T-L4-(A2-L5)m-Sp-(L6)n-Hb
[该式中,L1、L2、L3、L4、L5和L6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O-、-S-、-CO-、-COO-、-OCO-、-COS-、-SCO-、-NRCO-或-CONR-(R表示氢原子或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另外,Sp表示单键或具有1~1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的非相邻亚甲基可以被-O-、-S-、-CO-、-COO-、-OCO-、-COS-、-SCO-、-NRCO-、-CONR-或-OH取代,A1和A2各自独立地表示二价芳香族烃基或杂环基,T表示二价基团或由[化2]表示的芳香族杂环基
[化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4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