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聚酯膜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12342.4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9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上野友央;赤津一之;川崎泰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聚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聚酯膜,详细而言,涉及在构成两表面的聚酯层中含有特定的颗粒,硬涂层密合性、透明性、耐擦伤性和操作性等优异的多层聚酯膜。
背景技术
聚酯类树脂膜、特别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为代表的双轴拉伸聚酯类膜的电特性、机械特性、热特性、加工性和耐药品性优异,因此,在以包装材料、电绝缘材料、金属绝缘材料、金属蒸镀材料、制版材料、磁记录材料、显示材料、转印材料、贴窗材料等为首的很多用途中使用。特别是在最近,广泛使用于透明触摸面板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棱镜片用的基底膜和布劳恩管、LCD、PDP等所谓的平板显示器的前面面板玻璃表面粘贴用、设置有防静电、防反射、电磁波屏蔽等的功能层的保护膜的基底膜用等各种光学用途,但是,聚酯膜容易受到损伤,因此,有外观和光学特性容易被损坏的缺点(专利文献1)。
对于聚酯类树脂膜,除了上述的各种特性以外,还要求优异的透明性和易滑性。另外,透明的膜的表面一般是平滑的,因此,在加工时容易受到损伤,还需要兼具优异的耐擦伤性。因为要求透明性和平滑性两者,所以需要尽量减少通常添加的颗粒,或者完全不添加。但是,这样的膜滑动性差,不能卷取,因此,至少在一面形成易滑性和耐擦伤性层(专利文献2)。
作为上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已知有在表面具有微小的突起的聚酯类树脂膜。在这样的膜中,为了在表面形成突起,在作为材料的聚酯类树脂中添加无机或有机的微颗粒(专利文献3)。是使膜中含有颗粒,利用该颗粒在膜表面形成微小凹凸(微小突起),该技术使膜表面的摩擦系数降低,由此使得耐擦伤性提高。作为这样在表面形成有微小凹凸(突起)的膜,已知有在聚酯中含有由胶态二氧化硅产生的实质上球形的二氧化硅颗粒的双轴取向聚酯膜。
在实施作为聚酯膜的最一般的工业制造方法的逐次双轴拉伸时,在纵拉伸工序中,作为比较软的非晶质的未拉伸膜因与辊的摩擦而受到大量的损伤。这些损伤中特别深的损伤,即使在表面设置硬涂层等也无法填埋,成为光学散射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耐使用。
为了防止或缓和损伤,在膜中添加各种颗粒,但是,这些颗粒成为内部散射的主要原因,膜的透明性下降,因此,难以使透明性和避免损伤两者兼顾,根据用途不得不牺牲某一特性。
以往的聚酯类树脂膜具有由无机或有机的微颗粒产生的突起,因此,例如在制膜时容易产生擦伤。另外,产生的擦伤使得光发生漫反射而成为亮点,因此,成为透明性不良的基底膜,难以得到高品质的聚酯类树脂膜。
在上述的聚酯膜的表面设计硬涂层时,当作为其底涂层设置的易粘接涂层的折射率低时,有不能充分地抑制由外部光反射引起的干涉斑的产生的情况。当使用由外部光反射引起的干涉斑显著产生的膜作为LCD、PDP、有机EL等的显示部件时,由视认性的恶化引起的各种不良情况处于表面化的趋势。另外,也认为干涉斑的显著产生不仅使视认性恶化,而且成为引起眼疲劳和健康障碍的主要原因。
因此,已知有使易粘接涂层的折射率提高来改善干涉斑的例子,例如,有通过使易粘接涂层中含有折射率高的金属氧化物,使易粘接涂层中的折射率提高的方法。在该情况下,膜的透明性下降,有作为低干涉膜用不能发挥充分的性能的情况(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57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97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1750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096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发明,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易滑性、而且在制膜时难以产生擦伤、并且透明性和叠层硬涂层时的低干涉性优异的聚酯类树脂膜。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明人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具有特定结构的膜,能够容易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包括一组相关的多个发明,各发明的主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树脂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树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2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栅电阻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织机开口机构用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