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检测用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1897.7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9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床波志保;椎木弘;长冈勉;池水麦平;高桥茉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G01N33/543;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检测 传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检测用电极以及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配置在所述检测用电极上,具备与检测对象的微生物的立体构造互补的三维构造的模板,
所述传感器根据所述微生物被捕捉到所述模板的捕捉状态来检测所述微生物,所述传感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层是通过包括下述工序的制造方法形成的:
聚合工序,在作为检测对象的所述微生物存在下对单体进行聚合,由此在所述检测用电极上形成捕获有所述微生物的状态的所述聚合物层;
破坏工序,将被所述聚合物层捕获到的所述微生物局部破坏;以及
过氧化工序,对所述聚合物层进行过氧化处理,从而将所述微生物从所述聚合物层放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对电极,
在使所述检测部以及所述对电极与试样溶液接触的状态下,在所述检测部的所述检测用电极与所述对电极之间施加交流电压,通过介电泳将所述试样溶液中的所述微生物向所述检测部的方向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还包括石英晶体谐振器,所述石英晶体谐振器将所述检测部的所述检测用电极作为一方的电极,
根据所述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共振频率的变化,测定所述聚合物层的质量的变化,来检测所述微生物的捕捉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从由吡咯、苯胺、噻吩及它们的衍生物构成的组中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由吡咯或其衍生物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电极的所述聚合物层的形成面为粗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整体或表面的电荷为负电荷过剩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细菌,在所述破坏工序中进行溶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为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或大肠杆菌。
10.一种传感器的制造方法,所述传感器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检测用电极以及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配置在所述检测用电极上,具备与微生物的立体构造互补的三维构造的模板,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微生物,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聚合工序,在作为检测对象的所述微生物存在下对单体进行聚合,由此在所述检测用电极上形成捕获有所述微生物的状态的所述聚合物层;
破坏工序,将被所述聚合物层捕获到的所述微生物局部破坏;以及
过氧化工序,对所述聚合物层进行过氧化处理,从而将所述微生物从所述聚合物层放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对电极,
所述聚合工序,在处于与所述单体的溶液接触状态下的所述检测用电极与所述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对所述单体进行电解聚合。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工序,在处于与从中性到碱性范围内的溶液接触的状态下的所述检测用电极与所述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对所述聚合物层进行过氧化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粗面化工序,
所述粗面化工序,对所述检测用电极的所述聚合物层的形成面进行粗面化处理。
14.一种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具备与微生物的立体构造互补的三维构造的模板,所述聚合物层的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层是通过包括下述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而成的:
聚合工序,在所述微生物存在下对单体进行聚合,形成所述聚合物层;
破坏工序,将被所述聚合物层捕获到的所述微生物局部破坏;以及
过氧化工序,将所述微生物从所述聚合物层放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18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