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接端子无效
| 申请号: | 201280011774.3 | 申请日: | 2012-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3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贵哉;大沼雅则;伊藤義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吴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连接到电缆的压接端子。
背景技术
图1示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压接端子110。压接端子110包括:电连接到配对端子(未示出)的电连接部111;具有大致U形截面并且压接通过扭绞多根导线(电缆)形成的导体(芯线)的导体压接部112;以及固定到电缆的护套部的护套压接部115。带有三个凹槽的齿部118在导体压接部112的内表面112a中形成。这些凹槽在垂直于导体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当压接端子110的导体压接部112压接电缆的导体时,导体的导线在变形的同时被挤压插入凹槽状齿部118中。此时,作为齿部118的边缘的齿缘撕裂导体的导线的表面的氧化物涂层,从而形成新形成的表面。结果,新形成的表面与压接端子110的导体压接部112进行紧密接触,从而将压接端子110和电缆相互电连接。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24569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压接端子110中,在导体压接部112压接电缆的导体之后,所有的特性诸如电连接强度和机械连接强度都变得非常不规则。例如,当压接作用力不充分(即,导体压接部112或者导体的压缩率太低)时,新形成的表面未充分地形成,并且由于保留于压接端子110和电缆中的氧化物涂层,电连接电阻增加。因此,电连接变得不稳定。此外,当压接作用力太强(压缩率太高)时,对导体的损坏大并且压接端子110与和电缆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固定强度)降低。特别是当通过扭绞和结合细线而形成导体时,导体很可能受到这个损坏影响。
已经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维持低电连接电阻和高机械连接强度的压接端子。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包括:包括底板和一对导体压接凸片的导体压接部。导体压接凸片被形成为沿着垂直于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从底板的两侧延伸,并且被构造为压接电缆的导体从而包裹导体。这里,导体由导线束形成并且用作沿着长度方向置放在底板上的压接对象。导体压接部的内表面设置有齿部,该齿部包括多个相同的柱形凹部,该凹部具有小于导体的导线的直径的直径。在该多个凹部中,当从长度方向看时,在压接端子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偏离的相邻凹部相互部分重叠。
当假设将网格形成为倾斜地与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相交时,凹部可以被置放在该网格的网格点处,并且凹部可以在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同时在压接端子的宽度方向错开(stagger)。
齿部的凹部可以在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同时在压接端子的宽度方向上错开一间距(pitch)的一半,并且所述间距可以是相对于在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所布置的凹部中的相邻凹部的距离。
网格可以包括四边形单元框架,其具有沿着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对角线和垂直于第一对角线的第二对角线,并且第一对角线可以比第二对角线长。
网格可以包括四边形单元框架,其具有沿着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对角线和垂直于第一对角线的第二对角线。
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对角线的长度。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维持低电连接电阻和高机械连接强度的压接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压接端子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的主分解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中形成的齿部(柱形凹部)与电缆的导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通过压接操作使两根导线进入齿部中的状态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7是示出导线与在导体压接部的内表面中形成的齿部阵列之间的关系的图,其中图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体压接部的内表面的主分解图,而图7(b)是示出作为该实施例的比较例的导体压接部的内表面的主分解图表。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的主分解图。
图9是沿着图8的线B-B截取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17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