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以及信号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10557.2 | 申请日: | 2012-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4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平本政夫;中村达也;藤井俊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9/07 | 分类号: | H04N9/07;H01L27/1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薛凯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摄像 元件 装置 以及 信号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固体摄像元件,具备:
感光单元阵列,所述感光单元阵列是各自包括第1感光单元、第2感光单元、第3感光单元、以及第4感光单元的多个单位块排列成二维状而成;和
分光要素阵列,其包括与所述感光单元阵列对置而配置的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以及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
在将假定不存在所述分光要素阵列的情况下各感光单元接受的光作为各感光单元的单元入射光,所述单元入射光中包含的可见光由第1颜色成分、第2颜色成分、以及第3颜色成分构成,将除了各颜色成分以外的颜色成分的可见光作为该颜色成分的补色光时,
所述分光要素阵列通过所述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使所述第1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2感光单元各自的单元入射光中包含的所述第1颜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至所述第1感光单元,通过所述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使所述第3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4感光单元各自的单元入射光中包含的所述第2颜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至所述第4感光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
所述第1感光单元至所述第4感光单元各自的形状为四边形形状,
所述第1感光单元至所述第4感光单元排列成2行2列,
所述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2感光单元的边界对置的位置,
所述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被配置在与所述第3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4感光单元的边界对置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
所述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还配置在与所述第1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3感光单元的边界对置的位置,
所述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还配置在与所述第2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4感光单元的边界对置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
所述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还使所述第1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3感光单元各自的单元入射光中包含所述第1颜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至所述第1感光单元,
所述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还使所述第2以及第4感光单元各自的单元入射光中包含的所述第2颜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至所述第4感光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
所述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使所述第1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2感光单元各自的单元入射光之中所述第1颜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至所述第1感光单元,使所述第1颜色成分的光的剩余部分以及所述第1颜色成分的补色光入射至所述第2感光单元,
所述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使所述第3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4感光单元各自的单元入射光之中所述第2颜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至所述第4感光单元,使所述第2颜色成分的光的剩余部分以及所述第2颜色成分的补色光入射至所述第3感光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
所述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还使所述第1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3感光单元各自的单元入射光之中所述第1颜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至所述第1感光单元,使所述第1颜色成分的光的剩余部分以及所述第1颜色成分的补色光入射至所述第3感光单元,
所述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还使所述第2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第4感光单元各自的单元入射光之中所述第2颜色成分的光的一部分入射至所述第4感光单元,使所述第2颜色成分的光的剩余部分以及所述第2颜色成分的补色光入射至所述第2感光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
所述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包括在与所述第1感光单元的周围的边界对置的位置所配置的4个分光要素,
所述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包括在与所述第4感光单元的周围的边界对置的位置所配置的4个分光要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
所述第1颜色成分是红色以及蓝色的其中一个颜色成分,所述第2颜色成分是红色以及蓝色的另一个颜色成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
所述第1种类的分光要素以及所述第2种类的分光要素各自具有透光性部件,利用所述透光性部件的形状、以及所述透光性部件与折射率比所述透光性部件低的其他的透光性部件之间的折射率之差来进行分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未经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05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材切断机定长装置
- 下一篇:提高无阀过滤器反洗成功率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