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网络中计算域间最短约束路径的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09363.0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7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杜如·杜豪迪;帕迪帕·莎澌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网络 计算 域间最短 约束 路径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计算网络中域间最佳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路径计算客户PCC向服务于起源域的路径计算单元PCE发送请求;
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将所述请求转发给各相邻PCE,而各相邻路径计算单元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域,其中,所述域无需遍历;
所述各相邻路径计算单元将所述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相邻路径计算单元,直到收到来自位于拥有目的节点的域内的路径计算单元的响应;
基于接收到的响应,所述各相邻路径计算单元计算虚拟最短路径树;
由服务于起源域的所述路径计算单元从所述PCC和目的节点间的虚拟最短路径树中筛选最佳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PCE中的请求参数RP对象设为BRPC-Flooding,表示已遍历的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已遍历的域从而避免域序列环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检测域序列环回时,向请求的路径计算单元发送error错误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虚拟最短路径是通过基于PCE的后向递归路径计算BRPC流程以及约束最短路径优先CSPF流程来计算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虚拟最短路径树包括入口节点、边缘节点、分支节点、传输节点以及目的节点。
7.一种计算网络中域间最佳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径计算客户PCC,用来向服务于起源域的路径计算单元PCE发送请求;
所述服务于起源域的路径计算单元,用来将所述请求转发给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域的各相邻路径计算单元PCE,其中,所述域无需遍历,且所述PCE还可以用来从所述PCC和所述目的节点间的虚拟最短路径树中筛选最佳路径;
所述各相邻路径计算单元,用来将所述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相邻路径计算单元,直到收到来自位于拥有目的节点的域内的路径计算单元的响应;
所述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域的各路径计算单元,用来根据接收到的响应计算虚拟最短路径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PCE中的请求参数RP对象设为BRPC-Flooding,表示已遍历的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路径计算单元,用来确定所述已遍历的域从而避免域环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检测域环回时,向请求的路径计算单元发送error错误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虚拟最短路径树是通过基于PCE的后向递归路径计算的流程来计算的。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虚拟最短路径树包括入口节点、边缘节点、分支节点、传输节点以及目的节点。
13.一种计算网络中域间最佳路径的网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网口;
至少一个连接网口的处理器,而所述处理器用来:
接收来自路径计算客户PCC的请求;
将所述请求转发给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域的各相邻路径计算单元PCE,其中所述域无需遍历;
由所述各相邻路径计算单元将所述请求转发给下一个相邻路径计算单元,直到收到来自位于拥有目的节点的域内的路径计算单元的响应;
基于接收到的响应,由所述各相邻路径计算单元计算虚拟最短路径树;
从所述PCC和目的节点间的虚拟最短路径树中筛选最佳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PCE中的请求参数RP对象设为BRPC-Flooding,表示已遍历的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已遍历的域从而避免域序列环回。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元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检测域环回时接收error错误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93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