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6883.6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9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田边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润工社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线缆,尤其涉及例如医疗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的信号、电源等的传输所使用的电缆。
背景技术
例如,在作为医疗设备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探头电缆、内窥镜电缆等医疗用电缆、精密控制所要求的机器人的控制电缆等中,使用了芯数较多的集合电缆、即多芯电缆。伴随着这些医疗设备、控制设备的小型轻量化,要求设备中的信号、电力等的传输用电缆的细径化,希望开发一种细径化、且不会使上述电缆的电气性能等劣化的技术。
另一方面,伴随着所传输的信息信号等的多样化、大容量化、高速化等,虽然要求尽可能使传输用电缆本身的直径细径化,但对于信号线、电源线数量的增加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日本专利特表2002-515630号公报所记载的传输电缆中,所使用的传输电缆利用了外径较小的同轴电缆来作为多芯。
在上述现有的传输电缆中,虽然具有作为同轴电缆的优异的电气特性,但随着信号线、电源线数量的增加,电缆的外径也会变大,很难进一步兼顾细径化与线数的增加。因此,例如在插入到血管内的医疗用电缆等中,很难满足既能实现更高品质的信息传输又能实现极细径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电缆,具有与现有的同轴电缆同等的电气特性,而且能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并增加线数。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人经过艰苦的研究和开发,终于发现了一种传输电缆的新结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所述传输电缆具有与现有的同轴电缆同等的电气特性,而且能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并增加线数。
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传输电缆的特征在于,一共包括至少7个如下部分:即,第一覆盖导体单元,该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包括第一导体以及形成在该第一导体外周的电介质;以及第二导体单元,该第二导体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与所述电介质相邻配置,将1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中的任意一种导体单元配置在中心,并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以相互紧贴的方式配置在其周围。
此外,所述传输电缆优选为是极细电缆。
此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3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交替配置在其周围。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包括3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4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交替配置在其周围。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3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其周围,使得剩余的2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与配置在所述中心的第二导体单元连续,并且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两两相邻从而形成两对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并使该两对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相对于所述连续配置的3个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对象的位置,使得分别隔开。
另外,优选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及第二导体单元被构成所述传输电缆的外皮的屏蔽材料覆盖。
另外,也可以采用多芯传输电缆,所述多芯传输电缆至少包括多个上述传输电缆作为单元,并构成为多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包含现有的同轴电缆的多芯传输电缆。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图1(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构成为多芯的一个示例的多芯传输电缆的剖面结构的图,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将现有的同轴电缆构成为多芯的一个示例的多芯同轴电缆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传输图(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3(a)表示其传输图(原理),图3(b)表示使电线极细时的电磁场的变化,图3(c)表示现有的同轴电缆的传输图(原理)。
图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传输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4(a)表示其导体间的电磁场的状态,图4(b)表示其屏蔽材料的效果,图4(c)表示其导体间的电磁场的状态与极性之间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润工社,未经株式会社润工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6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薄热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淀粉硬胶囊壳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