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和下降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280005232.5 | 申请日: | 2012-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 发明(设计)人: | C·帕格里奥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卢迪塞恩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B1/14 | 分类号: | A62B1/14;A63B29/02;A63B6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佳 |
| 地址: | 意大利贝***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下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绳(静止型或动态型)和下降器(自锁定或非自锁定型)装置,用于调节和锁定一条或多条穿过装置并在装置内滑动的绳索。
术语“系绳装置”意指一种安全装置,主要但不是只用于攀登设备中,通过使用系绳装置,第一攀登者控制和锁定用系住一个或多个第二攀登者的安全绳索,而不是自动系住为双绳或简单绳索下降。
背景技术
这些装置在登山领域中已知称为“系绳装置”或安全装置,既可用于室外也可用于室内攀登,例如在训练室内,它们能够确保一个或多个攀登者的安全,即在紧急情况下锁定系住他们的安全绳索,从而避免攀登者跌下。这些装置通常用于使攀登坡面的攀登者(领导攀登者)系住在地面上的队友(业内称为保护者),万一在攀登期间因失误导致失去安全抓握时,可通过所述系绳装置使被牢固的攀登者避免自由跌下。
此项技术称为“系住领导攀登者”,其中,准备攀登的领导攀登者被协助并系住在地面上的队友(更准确地说即保护者),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所述系绳装置允许锁定约束于攀登者的安全绳索,而攀登者已经将安全绳索约束于一个或多个存在于攀登坡面路线上的环(返回或系绳点)。可以用一条或多条穿过所述系绳装置内的绳索来实现系住领导攀登者。
此外,如前所述,其它己知的系绳装置利用在紧急情况下锁定安全绳索的可能性,特别是当保护者位于坡面上时他也可以履行其职能。
例如,所述装置也可用于系住一个或多个必须执行攀登的队友,此项技术称为“系住后登者”。在这情形下,在攀登坡面上的第一攀登者担当保护者,他/她通过系绳装置控制系住在他/她下面攀登的第二攀登者的安全绳索。万一第二攀登者失去了抓握,约束于最上方的攀登者或固定于坡面上的钩挂点的系绳装置允许锁定所述安全绳索,从而避免队友跌下。如上所述,也有可能系住两个后登者,二者均约束于他/她自己的穿过所述系绳装置内部的安全绳索。
此外,除了系住领导攀登者和一个或多个后登者外,已知有人使用这些装置作为下降器(下降器装置或绕绳下降装置),即从先前攀登完的坡面下降。事实上,带着约束于他自己身上的装置的攀登者利用所述系绳装置锁定在系绳装置内滑动的绳索的能力,然后在所述装置设有适当构件或者仅仅靠手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所述装置在绳索上施行的摩擦力来调节下降速度。此外,被系住的攀登者跌下后,不论是系住领导攀登者还是系住一个或两个后登者的情况下,当前可用的装置都允许将装置从绳索被锁定的位置解锁,并执行由地面或者在坡面上的安全点的攀登者所控制的下降。
在本领域中已知的系绳装置能够调节绳索滑动和通过制动动作(通常在安全绳索上制造摩擦力)来锁定绳索。通过此举,有可能调节绳索的滑动、减慢绳索的速度或锁定绳索的滑动,从而避免被系住的攀登者跌下。
手动或半自动装置是已知的,在紧急情况下,继而在因为攀登者跌下导致绳索突然拉紧之后,所述半自动装置自动地咬扣于紧急位置,绳索在所述紧急位置中被锁定。
相反,在手动装置中,发生跌下时,具有约束在自己身上的用于系住攀登队友的装置的人必须将安全绳索手动移动到一个位置,在所述位置中所述装置能够减慢绳索的滑动速度而使其锁定。
例如,由Aludesign SpA公司商业化的手动系绳装置DOBLE V-ROW设有适宜地成形的槽,所述槽具有壳体,万一攀登者跌下时绳索被迫进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的特殊形状允许通过锁定钩件在绳索上施加摩擦力,所述锁定钩件在被系住的攀登者跌下导致绳索被拉紧之后允许在绳索上以及在装置主体上施加摩擦力,从而限制由系住跌下队友的人的手施加的用于止动绳索的力。
这种系绳装置(即使它是很便宜)确保锁定绳索时的安全和有效级别,取决于使用所述装置的人(即系住队友的保护者)的经验和技能。此外,还当到达绳索锁定位置后,使用者也必须用手紧握安全绳索,避免安全绳索移离所述壳体,并通过摩擦力使安全绳索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卢迪塞恩股份公司,未经阿卢迪塞恩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5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