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装置和摄像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05014.1 | 申请日: | 2012-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4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 发明(设计)人: | 今村典广;安藤贵真;是永继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G01B11/00;G01C3/06;H04N9/07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薛凯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装置 | ||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
镜头光学系统,其具有:光圈;以及配置在所述光圈附近的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并且所述第2区域具有相对于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的光线所产生的合焦特性而使合焦特性不同的光学特性;
摄像元件,其具有:让通过了所述镜头光学系统的光入射并且配备具备第1分光透过率特性的滤光器的多个第1像素以及多个第2像素、让通过了所述镜头光学系统的光入射并且配备具有第2分光透过率特性的滤光器的多个第3像素、和让通过了所述镜头光学系统光入射并且配备具有第3分光透过率特性的滤光器的多个第4像素;和
阵列状光学元件,其配置在所述镜头光学系统和所述摄像元件之间,使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1像素,使通过了所述第2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2像素,并且包含多个光学要素,各个光学要素被配置为至少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之一、所述多个第2像素之一、所述多个第3像素之一和所述多个第4像素之一对应,
所述阵列状光学元件,使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之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3像素,使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之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4像素,
在所述多个第1、第2、第3、第4像素分别被逐1像素配置成2行2列的像素群内,
第1像素和第2像素在所述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中,在上下、左右、倾斜的任意方向上彼此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阵列状光学元件,仅使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之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3像素,仅使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之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4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阵列状光学元件所包含的光学要素是双凸透镜,
所述阵列状光学元件,使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之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3像素,使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之中的另一个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4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阵列状光学元件所包含的光学要素是微透镜,
所述阵列状光学元件,使通过了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之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光入射至所述多个第3像素以及所述多个第4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一次摄像中,光线入射至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具有所述第1分光透过率特性的滤光器是使绿色频带的光线通过的滤光器,具有所述第2分光透过率特性的滤光器是使蓝色频带的光线通过的滤光器,具有所述第3分光透过率特性的滤光器是使红色频带的光线通过的滤光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在被摄体距离处在某个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由入射至所述第1区域的光所形成的点像强度分布大致恒定,由入射至所述第2区域的光所形成的点像强度分布根据到被摄体的距离而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1区域的表面以及所述第2区域的表面具有彼此不同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1区域以及所述第2区域是将所述镜头光学系统的光轴作为边界中心被分割而得到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第1、第2、第3以及第4像素通过一次摄像分别生成第1至第4亮度信息,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第1信号处理部,其利用所述第1至第4亮度信息来生成彩色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处理部具备锐度检测部,该锐度检测部按所述彩色图像中的每个规定区域检测所述多个第1至第4像素的亮度信息之中至少1个以上的像素成分的锐度,
基于所述各个锐度之中最高的锐度的成分来对其他像素的亮度信息的成分进行锐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50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