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膜叠堆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4372.0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2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肯尼斯·A·爱泼斯坦;亚当·D·哈格;李西轩;金渊新;姜明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彭会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膜叠堆 | ||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光学膜叠堆。具体而言,本说明书涉及包含以下项的光学膜叠堆:双反射型偏振器、延迟层以及可能包含的增亮层。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LCD)装置)用于多种应用中,包括(例如)电视机、手持装置、数码静态相机、摄像机以及计算机监视器。这些装置中的一些装置包括LC面板和背光源。通常,背光源将一个或多个源(例如,冷阴极荧光管(CCFT)或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的光耦合到LC面板上。
一些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背光源与LC面板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光学膜叠堆。光学膜叠堆可以经设计以提高输出亮度、照明均匀度、视角、像素完整性、对比度以及整体系统效率。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光学膜叠堆。所述光学膜叠堆包括第一反射型偏振器、第二反射型偏振器以及延迟层。所述延迟层设置在两个反射型偏振器之间,并且厚度为d,面内折射率值为nx和ny以及在垂直于膜的平面的方向上折射率为nz。以下性质符合折射率与延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0.04<[|(nx-ny)|/|(0.5(nx+ny)-nz)|]<1.00,并且0.25<d×|(nx-ny)|<75。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nx-ny)|/|(0.5(nx+ny)-nz)|]可能大于0.12或大于0.15,并且可能小于0.50或小于0.33。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数值[d×|(nx-ny)|]可能大于0.75微米,并且可能小于25微米或小于20微米。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涉及另一种光学膜叠堆。所述光学膜叠堆包括第一反射型偏振器、第二反射型偏振器、延迟层以及增亮膜。所述延迟层设置在两个反射型偏振器之间,并且厚度为d,面内折射率值为nx和ny以及在垂直于膜的平面的方向上折射率为nz。以下性质符合折射率与延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0.04<[|(nx-ny)|/|(0.5(nx+ny)-nz)|]<1.00,并且0.25微米<d×|(nx-ny)|<75微米。所述增亮膜具有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附接到第二反射偏振膜的在与延迟层相反的一侧上,并且所述第二主表面为包括多个棱柱结构的结构化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nx-ny)|/|(0.5(nx+ny)-nz)|]可能大于0.12或大于0.15,并且可能小于0.50或小于0.33。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数值[d×|(nx-ny)|]可能大于0.75微米,并且可能小于25微米或小于20微米。
附图说明
图1为光学膜叠堆和背光源的一项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为延迟层的一项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
图3为光学膜叠堆和背光源的又一项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反射型偏振器的一项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说明书的光学膜叠堆和背光源的又一项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A-图6B示出对于光学膜叠堆的一项实施例的射线跟踪的建模结果。
图7A-图7B示出对于光学膜叠堆的一项实施例的射线跟踪的建模结果。
图8A-图8B示出对于光学膜叠堆的一项实施例的射线跟踪的建模结果。
图9A-图9B示出对于光学膜叠堆的一项实施例的射线跟踪的建模结果。
图10A-图10B示出对于光学膜叠堆的一项实施例的射线跟踪的建模结果。
图11为膜具有多种面内面外双折射率比的情况下增益与面内双折射率的坐标图。
图12为增益与面内面外双折射率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4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