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供电装置、尤其是蓄电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04240.8 | 申请日: | 2012-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0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 发明(设计)人: | H·格斯曼;G·韦斯勒;T·霍夫勒;M·比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5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供电 装置 尤其是 模块 | ||
1.供电装置,特别是蓄电模块,尤其是用于为机动车供电,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电池组(1),所述电池组具有多个蓄电池(2),各蓄电池分别具有一个蓄电池壳体(3);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前板状元件和后板状元件,各板状元件分别通过左夹紧元件和右夹紧元件(4)彼此连接,电池组(1)借助各夹紧元件(4)夹紧在板状元件之间;
其特征在于,设有外壁绝缘体(11),所述外壁绝缘体环状地或套筒状地沿蓄电池外壁围绕着电池组(1)延伸,并且电池组(1)相对于各板状元件和/或各夹紧元件(4)电绝缘。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导热元件(10),所述导热元件通过底部绝缘体(9)电绝缘地与蓄电池壳体(3)的底面(6)热耦合,在蓄电池中(2)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底部绝缘体(9)导出到导热元件(10)上,并且外壁绝缘体(11)和底部绝缘体(9)彼此重叠,以便在一方面为各蓄电池壳体(3)与另一方面为各板状元件和各夹紧元件(4)之间实现最小漏电路径。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绝缘体(9)和外壁绝缘体(11)沿电池组(1)的整个周长在预设的长度(L)上重叠。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设的长度(L)最小为7mm。
5.按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绝缘体(9)在电池组(1)的整个底面上延伸。
6.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蓄电池壳体(3)具有环状或套筒状地围绕着蓄电池壳体(3)延伸的蓄电池壳体绝缘体(5),所述蓄电池壳体绝缘体分别从蓄电池壳体的邻近底面(6)的区域一直延伸到蓄电池壳体(3)的邻近顶面(8)的区域中。
7.按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绝缘体(9)与外壁绝缘体(11)迷宫状地折叠。
8.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绝缘体是由塑料材料注塑的绝缘部件。
9.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绝缘体具有处于0.3mm~1.5mm范围内的壁厚。
10.按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绝缘体(9)具有小于300微米的、尤其是小于100微米的厚度。
11.按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绝缘体(9)粘接在导热元件(10)上。
12.按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壳体(3)的底面(6)与底部绝缘体(9)粘接。
13.按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冷却装置,借助该冷却装置能将热量从导热元件(10)散出。
14.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布置在蓄电器壳体中,冷却装置布置在蓄电器壳体的壳体底部与导热元件(10)之间或集成在蓄电器壳体的壳体底部中。
15.按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壳体(3)具有长方体形或圆柱形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424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源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集电极形成装置及其方法和涂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