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3989.0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4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瑞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包含层积有活性物质的电极片和隔膜的片体绕轴卷绕而成的卷绕体的电池。
背景技术
镍氢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外装壳体和被收纳于该外装壳体的发电要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发电要素,公知有将正电片和负极片夹着隔膜层积而成的片体绕轴卷绕而成的卷绕体。这种卷绕体在从径向被按压成扁平形状的状态下与电池液一起被收纳在外装壳体的内部。在卷绕体的轴向的端部形成有未涂覆活性物质的露出部,该露出部以在卷绕体的径向被压溃成片状的状态焊接于集电端子。
近年来,谋求电池输出的提高,尤其是针对存储朝车辆行驶用马达供给的电力的二次电池,谋求高的电池输出。作为提高电池输出的方法,能够考虑增加卷绕体的匝数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卷绕体的厚度变大,因此难以将露出部压溃成片状。
因此,考虑在卷绕体的内侧配置中间端子,并在卷绕体的外侧配置集电端子的方法。此处,中间端子具有电阻焊接在露出部的内表面的一对臂部和连接这一对臂部的连接部。集电端子电阻焊接在与臂部相对的露出部的外表面。电阻焊接通过将电极棒分别压靠于隔着露出部对置的臂部以及集电端子,并使电极棒中流过电流来进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2995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方法中,会产生当对一方的臂部进行电阻焊接时电流朝另一方的臂部流出的、所谓的分流现象,因此存在招致焊接不良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当对中间端子进行电阻焊接时产生的分流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的特征在于,(1)上述电池具备:卷绕体,该卷绕体通过将包含隔膜和层积有活性物质的电极片的片体绕轴卷绕而形成,且在上述电极片的上述轴方向的端部形成有露出部,该露出部并未层积有上述活性物质;外装壳体,该外装壳体收纳上述卷绕体,并且具有用于将电力取出至外部的电极端子;中间端子,该中间端子配置在上述卷绕体的内侧,且具有:一对臂部,上述一对臂部电阻焊接于上述露出部;第一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将上述一对臂部彼此连接在一起;以及第一孔部,上述第一孔部形成于上述第一连接部,且位于上述一对臂部的各焊点之间;以及集电端子,该集电端子配置在上述卷绕体的外侧,且被电阻焊接于上述露出部的与上述臂部相对的位置,并使上述卷绕体与上述电极端子导通。
(2)在上述(1)的结构中,可以形成为:上述第一连接部为朝上述卷绕体的上述轴方向的中心侧凸出的凸形状。根据(2)的结构,中间端子变得易于插入。
(3)在上述(2)的结构中,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臂部经由弯曲部连接,上述第一连接部在上述第一孔部和上述弯曲部之间具有锥面。根据(3)的结构,在中间端子插入时,能够抑制露出部勾挂于第一孔部的边缘的情况。由此,施加于露出部的负荷减轻。
(4)在上述(1)~(3)的结构中,能够形成为,上述中间端子在第一方向排列形成有两个,上述第一方向是与上述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与上述一对臂部所相对的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上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一方的上述中间端子和另一方的上述中间端子借助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于两个上述中间端子所相对的区域的一部分。根据(4)的结构,通过在一部分形成第二连接部,电流路径变窄,因此,也能够抑制沿上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焊点之间的分流现象。
(5)在上述(4)的结构中,能够形成为,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在避开下述线的位置,上述线是连结上述一方的上述中间端子的焊点和上述另一方的上述中间端子的焊点而形成的线。根据(5)的结构,能够提高上述(4)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当对中间端子进行电阻焊接时产生的分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的剖视图。
图2是将卷绕体展开后的片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图示出组装于壳体主体之前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4是中间端子的展开图。
图5是中间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以X1-X2作为切断部将图3所图示的电池沿Y轴方向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中间端子的展开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中间端子的展开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中间端子的展开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中间端子的展开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中间端子的展开图。
图1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中间端子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3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