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用负极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3342.8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织田喜光;石尾雅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新王材料;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26;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负极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能够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用负极端子,特别涉及由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多个部件相互接合得到的电池用负极端子。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674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由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多个部件相互接合得到的电池用端子。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电池包括:作为正极发挥作用的由Al构成的电池罐;一个表面一侧与该电池罐焊接而另一个表面一侧与由Ni构成的导板(lead)(电池端子连接板)焊接的金属复合(clad)体(正极端子);和在与上述电池罐绝缘的状态下与负极连接的负极端子。该锂离子电池的金属复合体是Al层与Ni层接合而形成的,Al层(第一金属层)位于电池罐侧,Ni层(第二金属层)位于导板侧。由此,成为由电阻比Al更大的Ni构成的导板与金属复合体的Ni层的焊接结构,从而,通过电阻焊接,导板与金属复合体的焊接变得容易。其中,在专利文献1中虽未明确记载,但认为上述金属复合体为Al层和Ni层遍及整个表面相互接合的状态(覆盖层(OVERLAYS)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可以认为: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锂离子电池中,如果金属复合体采用Al层与Ni层遍及整个表面相互接合的金属复合体,则 在焊接导板与金属复合体时所施加的热量的一部分会到达与导板与金属复合体焊接的部分对应的Al层与Ni层的接合界面。从而,由于焊接时的热量,有时会在Al层与Ni层的接合界面处形成过剩的含有Al与Ni的金属间化合物。此时,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在接合界面形成的过剩的金属间化合物,Al层(第一金属层)与Ni层(第二金属层)的接合强度下降,结果导致Al层(第一金属层)与Ni层(第二金属层)变得容易剥离。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开发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用负极端子,该电池用负极端子通过抑制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接合界面处的过剩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使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剥离难以发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池用负极端子构成为包括金属复合部,该金属复合部通过由Al或Al合金构成的第一金属层与含有Ni和Cu且由一层或多层构成的第二金属层接合而形成,其中,第一金属层包括:连接区域,其与用于连接多个电池的电池用端子彼此的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和叠层区域,其与连接区域在同一面侧相邻,第二金属层在叠层区域与第一金属层接合,并且能够与电池的电池用负极连接。
其中,上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包含第二金属层被嵌入第一金属层的局部中的结构等。另外,上述“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连接区域”既包括仅包含实际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区域的情况,还包括包含实际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区域以及周边区域的情况。另外,上述“与连接区域在同一面侧相邻的叠层区域”是指其为位于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连接区域的同一面侧的区域,并且为相邻于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连接区域且不同于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连接区域的区域。另外,“位于同一面侧”不仅包括连接区域与叠层区域位于同一面上(构成一个面)的情况,也包括经由台阶部位于同一面侧的情况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池用负极端子,包括第一金属层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连接区域、和与连接区域在同一面侧相邻的叠层区域,并且通过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在叠层区域接合,第 二金属层就不被配置在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的连接区域,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用负极端子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时的热量到达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接合界面。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电池用负极端子与电池端子连接板连接时的热量而在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接合界面形成过剩的含有Al和Ni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能够使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的剥离难以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新王材料;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新王材料;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3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