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蜗轮和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1654.5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1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清田晴彦;山本武士;三津桥史朗;小木健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5/06 | 分类号: | F16H55/06;B62D5/04;F16H55/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蜗轮 电动 动力 转向 装置 | ||
1.一种蜗轮,其中,
该蜗轮由金属制的毂部和合成树脂制的齿轮部构成,
所述毂部包括安装孔、第一环状凹部、第二环状凹部和凹凸部,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毂部的中心部,用于内嵌固定旋转轴,所述第一环状凹部设在所述毂部的轴向一面中的比外周缘靠内径的部分,沿轴向凹陷,所述第二环状凹部设在所述毂部的靠外径的部分,所述凹凸部沿圆周方向设置,设在所述毂部的外周缘部,
利用覆盖所述毂部的外径侧端部的整个圆周的合成树脂形成所述齿轮部,
所述齿轮部的存在于所述毂部的轴向一面侧的内周缘部进入第一环状凹部中的靠外径的部分,并且,构成所述齿轮部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也进入第二环状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其中,
第二环状凹部形成在所述毂部的轴向另一面,第二环状凹部的内径侧周面和外径侧周面形成为沿下述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该方向是随着朝向所述毂部的轴向另一面侧的开口部而使第二环状凹部的径向上的宽度尺寸增大的方向,所述毂部的轴向另一面中的比第二环状凹部靠外径的部分和比第二环状凹部靠内径的部分存在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其中,
以自第一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靠外径的部分进一步凹入的状态形成第二环状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轮,其中,
以自第一环状凹部的外径侧周面向径向外侧凹入的状态形成第二环状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轮,其中,
以自第一环状凹部的轴向底面沿轴向凹入的状态形成第二环状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蜗轮,其中,
第二环状凹部是随着朝向里部而使宽度尺寸减小的截面为V字形的形状。
7.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外壳、旋转轴、蜗轮、蜗杆和电动机,
所述外壳支承于固定的部分而不会旋转;
所述旋转轴设置为能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利用转向盘的操作使该旋转轴旋转,随着旋转对转向轮付与转向角;
所述蜗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与所述旋转轴同心地支承于该旋转轴的一部分,与该旋转轴一起旋转;
所述蜗杆由蜗杆轴和蜗杆齿构成,该蜗杆齿设在该蜗杆轴的轴向中间部,所述蜗杆在使该蜗杆齿与所述蜗轮啮合的状态下能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地被支承;
所述电动机为了驱动所述蜗杆旋转而支承固定于所述外壳,
该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蜗轮是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蜗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16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