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然气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56831.8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3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冯红年;张进伟;顾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分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分析,特别涉及应用色谱分析技术的天然气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色谱分析方法是气体分析的有效手段,传统色谱分析系统包括流路切换模块、气路控制控制、进样模块、色谱柱模块、检测器模块等。整个系统包括气体管路、控制阀、传感器等器件,是钢管、阀和阀座、传感器、接头和固定板等的集合体。传统色谱分析系统有以下几个缺点:
1、接头和管路多,空间排布复杂,检验和维护工作量大;
2、模块化和集成度低,空间利用率低,体积大;
3、内部有进样阀和柱切阀等运动部件,可靠性较差。
天然气作为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天然气的主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成分。因此需要监测天然气中的成分,尤其是在民用领域。而在天然气监测中,甲烷是易燃易爆气体,因此要求监测仪器必须满足防爆的要求。防爆有正压防爆、隔爆等方式,其中在气体分析领域中,正压防爆应用最为广泛。对于天然气检测场合,如油气田、压缩站,都没有现成的气体作为正压防爆气,需要现场制气,但制气机体积大、成本高,且难以满足防爆的要求。可见,现有的色谱分析技术难以应用在天然气检测场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好的天然气分析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天然气分析系统,所述分析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进样单元,所述一个或多个进样单元中的任一个与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第一流量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进样单元与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之间的天然气的流量;
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所述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用于分离所述一个或多个进样单元传输来的天然气中的各组分,并分析各组分的含量;
载气单元,所述载气单元连通所述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
第二流量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载气单元与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之间的载气的流量;
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用于连通所述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与一个或多个进样单元、载气单元,利用刻蚀技术形成。
根据上述的分析系统,可选地,所述分析系统进一步包括:
驱动气单元,所述驱动气单元用于连通所述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中的气动切换阀;
所述气体通道还用于连通所述二个或多个色谱分析单元与所述驱动气单元。
根据上述的分析系统,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单元和/或第二流量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比例阀,所述比例阀用于调整上游输送来的气体的流量;
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将测得的所述比例阀下游的气体的压力信号传送到所述比例阀;
气体缓冲空间,所述气体缓冲空间设置在所述比例阀的上游或下游。
根据上述的分析系统,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单元和/或第二流量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阻尼器件,所述阻尼器件设置在所述比例阀的下游。
根据上述的分析系统,可选地,所述气体缓冲空间包括第一气体缓冲空间和第二缓冲空间,分别设置在所述比例阀的上游和下游。
根据上述的分析系统,可选地,所述载气单元分出一路作为驱动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无管路,易安装、检验和维护;
2、集成度高,体积小,设计灵活;
3、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天然气分析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天然气分析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天然气分析系统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发明。为了教导本发明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然气分析系统的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所述分析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568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