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发系统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56105.6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施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含山县育新节能技术研究部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 系统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特别涉及一种蒸发系统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蒸发系统效率的关键性辅助设备。它直接关系到被蒸发溶液的沸点、加热蒸汽的消耗定额、冷却水的消耗量以及气水分离器的功能消耗率。因此冷凝器的结构是关系到蒸发效率的关键。
效率好的冷凝器是:出蒸发器的蒸汽温度与入冷凝器的冷却水的温度接近。目前,工业上所用的冷凝器,出部分已改用水喷式外,大多仍使用淋水板式及喷洒式,其皆存在效率低,冷却水用量高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需要对冷凝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发系统冷凝器,其具有效率高、冷却水用量少、无堵塞、於集固体沉淀物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蒸发系统冷凝器,包括:冷凝圆筒,设置在所述冷凝圆筒上半部分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冷凝圆筒下半部分的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冷凝圆筒底部的集水管,与所述冷凝圆筒通过气水管相连接的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管与所述冷凝圆筒顶部相连接。在所述冷凝圆筒内部顶部焊接一个凸型水菌帽,在所述凸型水菌帽在下方依次沿着所述冷凝圆筒焊接数个凹型水菌帽,在水菌帽相互之间空隙的冷凝圆筒壁上焊接有数个引流板。
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凸型水菌帽的正下方。
所述进气管的排气口设置在最下方凹形水菌帽的正下方。
所述冷凝圆筒内最下方的引流板为圆弧形引流板。
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凹形水菌帽相互配合,使冷凝水流入所述凹形水菌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发系统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凝圆筒;2、进水管;3、进气管;4、气水分离器;5、凸型水菌帽;6、引流板;7、凹型水菌帽;8、圆弧形引流板;9、集水管;10、气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种蒸发系统冷凝器,包括:冷凝圆筒1,设置在所述冷凝圆筒1上半部分的进水管2,设置在所述冷凝圆筒1下半部分的进气管3,设置在所述冷凝圆筒1底部的集水管9,与所述冷凝圆筒1通过气水管10相连接的气水分离器4;所述气水管10与所述冷凝圆筒1顶部相连接。在所述冷凝圆筒1内部顶部焊接一个凸型水菌帽5,在所述凸型水菌帽5在下方依次沿着所述冷凝圆筒1焊接数个凹型水菌帽7,在水菌帽相互之间空隙的冷凝圆筒壁1上焊接有数个引流板6。
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凸型水菌帽5的正下方。
所述进气管3的排气口设置在最下方凹形水菌帽7的正下方。
所述冷凝圆筒1内最下方的引流板6为圆弧形引流板8。
所述引流板6与所述凹形水菌帽7相互配合,使冷凝水流入所述凹形水菌帽7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含山县育新节能技术研究部,未经含山县育新节能技术研究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56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梁或箱梁的加固装置
- 下一篇:复合硅藻多孔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