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蓬松包芯纱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53156.3 | 申请日: | 2012-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5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薛元;陈伟雄;易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24;D02G3/44;D02G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0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蓬松 包芯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花式纱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芯纱。
背景技术
包芯纱至少采用二组纤维复合而成,其中一组纤维在成纱结构中,位于纱体的中心部位,构成芯纱,另一组纤维包缠或包绕在芯纱的外层,形成皮芯二层结构,通常采取的工艺方法有短纤包长丝、短纤包短纤纱、长丝包短纤和长丝包短纤纱等几种。工艺上通常采取的方法有:长丝通过芯纱罗拉、导纱管喂至前罗拉输出侧的下方,控制芯纱罗拉与前罗拉的速比,利用锭子的转动,使短纤维包绕在长丝上;纱线从空芯锭穿过,长丝从空芯锭退绕,利用空芯锭的转动实现包覆等等,包芯纱的材料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纺织纤维。
维纶具有水溶性的特征,其纤维被广泛用来作为纺纱的填充体纤维,在纺织品成形后溶去,制成高支、低捻、空心和蓬松的纺织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蓬松包芯纱,用于制造具有蓬松手感,保暖功能面料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蓬松包芯纱,由长丝与短纤维复合纺制而成,所述的长丝是单F或多F的化纤长丝,所述的短纤维至少包含两种组份,其中一种组份是具有水溶性的维纶短纤维,蓬松包芯纱的成纱结构,长丝与维纶短纤维位于纱主体的内层,构成蓬松包芯纱的芯部,另一组份的短纤维处于蓬松包芯纱的外层,外层短纤维与芯部的维纶纤维的捻向相同,捻度相同,构成蓬松包芯纱的外层纤维须条长度大于内层纤维须条的长度,外层短纤维有多种选择,优选的是毛纤维、绒纤维、仿毛化学纤维、或两种及两种以上混纺纤维。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蓬松包芯纱,适用于针织物编织纱和机织物的经纬用纱,在制成织物后,其芯纱由长丝与维纶构成,在溶去水溶性的维纶后,形成毛、绒短纤包长丝,包芯纱的芯部产生空隙,使织物蓬松性好、柔软,保暖,又具有良好的保型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蓬松包芯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供说明具体方法,该方法的其规模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蓬松包芯纱纱体的芯部为长丝1与具有水溶性的维纶短纤维须条2复合体,外层纤维须条3可采用纯纺的各种毛纤维、绒纤维、毛绒混纺纤维、毛绒与丝、棉等其它天然纤维的混纺、各种仿毛、仿绒类化学合成短纤维、人造化学纤维。
实施例
把长丝与具有水溶性的维纶短纤维作为包芯纱的芯纱,把毛、绒类纤维或其与丝、棉混纺、或仿毛绒类化学合成纤维等毛绒短纤维作为外层包绕、包缠纤维。将维纶短纤维粗纱条和毛绒短纤维粗纱条经细纱机后的双孔喇叭口,保持1~4mm的间隔,同时喂入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后罗拉,将长丝1从细纱机的前罗拉后喂入,长丝喂入的左右位置,保持与经后区牵伸后的维纶短纤维须条重合,维纶短纤维须条2和长丝1、毛绒短纤维须条3分别由二个前罗拉在同一牵引钳口线位置控制输出,经前罗拉输出的维纶短纤维须条2和长丝1与毛绒短纤维须条3在锭子的转动作用下,汇合并捻合成纱,控制二个前罗拉的速度保持一定的速度差异,使维纶短纤维须条2与长丝1的输出速度慢,毛绒短纤维须条输出速度快,二组不同输出速度的纤维须条在锭子回转的作用下捻合,维纶短纤维须条2与长丝1因输出长度短,承受纺纱张力大,在纱线的捻合过程中,位于纱体的中心部位,构成芯纱,外层包绕短纤维3输出速度快,承受纺纱张力小,位于纱体的外层,包绕在芯纱上,控制二个同轴前罗拉的速度比,形成不同的包绕比(包绕比的确定是依据构成芯纱纤维须条的直径、内外层纤维纤维的比例确定,其范围一般在1∶1.2~1∶3之间),保持包绕纤维处于纱体的外层且稳定包绕在芯纱上。
蓬松包芯纱用于针织编织纱或机织物的经纬纱,在织物成形后,溶去维纶纤维,使包芯纱的外包纤维与芯纱长丝之间形成空隙,产生蓬松,柔软的触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531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