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53059.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7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居平;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居平;张超 |
主分类号: | B62K5/027 | 分类号: | B62K5/027;B62K11/02;B62K21/08;B62K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结构 量化 双座 电动三轮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车架,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三轮车车架与车身通常分开设计,再装配连接在一起。其设计、制造复杂,设备工装模具投入大、生产周期长,车身重量也大。而电动三轮车市场前景广阔,因此,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生产制造简单、模具工装投入少的电动三轮车车架亟待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实用、制造装配简单,整体车架轻量化且全承载、模具设备投入少,形成车架与车身为一体的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车架,包括主车架、转向系统、减震系统、前排座椅、后排座椅、防侧翻装置和电池架。所述的主车架为轻型高强度钢管经三维数控弯制及焊接而成的整体式车架,所述的主车架前端的斜竖管套接前叉,前叉上安装车把,前叉和车把组成转向系统。
所述的主车架全承载、轻量化,底部弧形管件向前拉伸设计使其达到加大腿脚伸展空间的效果,其前端造型设计以加强前轮支撑度和保护腿部安全并放置储物筐,后端中部利用车架空间结构特点可放置大容积储物箱使整车实现轻便实用、安全舒适。
减震系统包括前叉减震系统、前排座椅减震系统以及后悬挂减震系统。前叉减震系统为前叉液压减震,前排座椅减震系统采用转轴与鞍簧组合的方式,其中前排座椅的座椅管件前端与主车架通过旋转轴与旋转轴套连接,座椅管件后端与主车架通过两组鞍簧连接。后悬挂减震系统采用独立式悬挂减震结构,每个后轮两端分别通过内悬挂臂、外悬挂臂连接,外悬挂臂和内悬挂臂连接固定在一起,套设于外悬挂臂上的悬挂臂轴套与车架固定在一起,后减震弹簧一端与车架固定,另一端与内悬挂臂固定。
电池架放置在车架中部前排座椅下方,充分利用了主车架的空间结构造型特点,合理分配车身重量,从而有助于达到整车骑行平稳、不易侧翻的效果。
该电动三轮车车架还包括分别安装在主车架前端底部两侧的防侧翻装置,所述的防侧翻装置由分别固定安装在主车架上的万向轮和复位弹簧组成,复位弹簧确定万向轮的初始角度并牵引万向轮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双座电动三轮车车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车架结构:主车架采用钢管空间结构全承载轻量化设计,并采用三维数控钢管弯制造型工艺,由轻型高强度钢管经自动气体保护焊焊接而成,抗冲击而吸收能量,实现车身即全承载又轻量化,整车重量符合国家对电动车重量的要求。
2、转向系统:转向系统包括车把和前叉,主车架前端的斜竖管套接前叉,前叉上安装车把。
3、减震系统:前叉减震采用现有电动三轮车前叉液压减震技术。前排座椅减震系统采用转轴与鞍簧组合的方式,座椅管件前端与主车架通过轴与轴套连接,座椅管件后部与主车架通过两组鞍簧连接,座椅与车体减震装置使其达到向下避震和向后摇动的舒适性。
后悬挂减震系统采用独立式悬挂减震结构,每个后轮通过两个悬挂臂连接,再通过后减震弹簧与主车架连接,从而实现在颠簸情况下两后轮独立减震的效果,使乘坐时更加平稳舒适。
4、防侧翻装置:三轮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以较大的速度转弯时,往往会发生侧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在主车架前部车底两侧加装两个初始位置确定、并且由弹簧牵引可自动复位的防侧翻万向轮,在将要发生侧翻的情况下,相对应一侧的防侧翻轮便会着地起支撑和继续滑行的作用,最大程度上防止侧翻的发生以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主车架采用钢管材料、三维空间结构整体造型,前轮、后轮、前排座椅均采用减震系统,车架轻量化且全承载,整车骑行安全舒适,为电动三轮车车架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结构造型思路,改变传统电动三轮车陈旧的结构造型,从而为民众出行提供一种更加舒适并且安全可靠、实用的交通工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座电动三轮车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后悬挂减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侧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前排座椅减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车筐2.车把3.前排座椅管件4.鞍簧5.前叉6.万向轮7.电池架8.控制器防护盒9.主车架10.外悬挂臂11.内悬挂臂12.后减震弹簧13.悬挂臂轴套14.复位弹簧15.旋转轴套16.旋转轴17.斜竖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居平;张超,未经张居平;张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530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纤维轧花墙布
- 下一篇:一种晶圆级阳极键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