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DC电源器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9823.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邱小平;张永丰;付杰;刘志宏;曾宁;陈演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伸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英彬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c 电源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接插件,具体涉及一种DC电源器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电子及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其中,很多电子电器产品上都需要使用到插头,DC插头是众多插头中的一种,例如:耳机插头、笔记本电源充电插头等。
目前市场上大量DC电源器插头,为满足人们所需,市面上售卖的DC电源器插头各种各样,其各自都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力求能达到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然而传统DC电源器插头,在生产装配都是采用人工组装,导致产品质量因人而异,无法达到产品质量一致性,既浪费原材料,直接增加生产成本,因此传统的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DC电源器插头,便于自动化组装定位,同时保证各产品质量一致性是当世之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C电源器插头,结构设计合理,有效简化了生产工序,便于自动化生产,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提高质量性能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DC电源器插头,其包括外极铜管和内极端子,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焊接片、一胶圈,所述的外极铜管外侧面设有凹槽,该外极铜管设有通孔,所述焊接片设置于外极铜管上,所述胶圈的中部设有一通孔槽,于该胶圈的外侧面上设有一缺口,该胶圈设置于焊接片上,所述的内极端子依次贯穿外极铜管、焊接片,其顶部连接片置于胶圈的外部。
进一步,所述外极铜管的尾部外侧面设有两凹槽,其前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
进一步,所述焊接片的顶端外缘向外凸起形成挂耳,该挂耳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焊接片中部设有与通孔相适配的内套,所述内套伸入至外极铜管内。
进一步,所述的内极端子为片状,该内极端子的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向下延伸、各形成一连接脚,所述内极端子的顶部连接片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的胶圈为圆柱体,于该胶圈的外侧面上由前端面往后端面方向设有一平面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有效简化了生产工序,缩短生产周期,易于自动化制造,成本低,在外极铜管的外侧面设置凹槽,增强与母座弹片的拔出力,同时在外极铜管上增设焊接片,采用音叉式内极端子,达到弹性更好,接触性更好,使其产品质量符合高标准,提高产品合格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DC电源器插头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DC电源器插头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DC电源器插头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极铜管 2.焊接片 3.内极端子
4.胶圈 10.凹槽 11.凸缘
12.通孔 20.内套 21.挂耳
22.连接孔 30.连接脚 31.连接片
32.连接孔 40.通孔槽 41.平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DC电源器插头,其包括外极铜管1和内极端子3,其还包括一焊接片2、一胶圈4,所述的外极铜管1外侧面设有凹槽10,该外极铜管1设有通孔12,所述焊接片2设置于外极铜管1上,所述胶圈4的中部设有一通孔槽40,于该胶圈4的外侧面上设有一缺口41,该胶圈4设置于焊接片2上,所述的内极端子3依次贯穿外极铜管1、焊接片2,其顶部连接片31置于胶圈4的外部。
所述外极铜管1的尾部外侧面设有两凹槽10,其前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11。
所述焊接片2的顶端外缘向外凸起形成挂耳21,该挂耳21一侧设有连接孔22,所述焊接片2中部设有与通孔12相适配的内套20,所述内套20伸入至外极铜管1内。
所述的内极端子3为片状,该内极端子3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向下延伸、各形成一连接脚30,所述内极端子3的顶部连接片31设有连接孔32。
所述的胶圈4为圆柱体,于该胶圈4的外侧面上由前端面往后端面方向设有一平面缺口41,该缺口4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半弧面或其他形式。其便于自动化组装定位,胶圈4隔离内极端子3、外极铜管1,焊接后不易出现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伸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伸铭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9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强型活塞
- 下一篇:新型泥浆泵中心拉杆和活塞拉杆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