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救生艇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49585.3 | 申请日: | 2012-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2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志 |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救生艇。
背景技术
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冲锋舟等小型船艇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水利工作、生活娱乐、军事救生设备等各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几乎有江河湖海的地方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如远洋船舶、渔船、近海养殖、垂钓等。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进一步开发,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冲锋舟将更加广泛的参与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现有技术的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冲锋舟结构,是一个椭圆形的充气橡胶圈,选择橡胶圈的其中一面作为底部加一层防水垫。
现有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冲锋舟却面临着一个问题目前始终无法全面得到解决。如一艘船舶在海上出现紧急情况,需乘坐救生艇逃生,在抛出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后,落入海中时,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却是船艇的底部向上;又或是在海中等待救援的橡皮艇、橡皮救生艇突然被海浪打翻,此时等待救援人员必须将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在海中无着力点的情况下利用技巧将橡皮艇、橡皮救生艇翻到正面。
出现以上情况,即使是受过救生训练的舰船工作人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如果碰到的是大型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又是在寒冷的冬季,那更是一件艰巨而危险的任务,更不用说那些未经过培训的旅客。这是一场时间和生命的比拼。
目前,现有的技术没有办法避免橡皮艇、橡皮救生艇、冲锋舟等小型船艇翻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救生艇,该救生艇可保证在艇身倾翻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承载面向上,大大降低救生难度,节省救生时间,且结构简单实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救生艇,包括有艇身主体和承载层,所述承载层为双面防水结构,且在所述艇身主体的和承载层之间设置有一承接部。
优选地,所述承接部为环形结构,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艇身主体内侧,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层边缘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接部连接到所述艇身主体内侧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承接部为双面防水结构。
优选地,其表面连接有单向排气管。
优选地,所述单向排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承接部表面、管体贴合所述艇身主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救生艇为橡皮艇、或者冲锋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救生艇的艇身主体和承载层之间增加承接部,承载层和承接部可以从艇身主体内部自由穿过,达到上下伸缩,将现有技术的单面承载层转变成双面承载层,从而保证了即使在艇身倾翻的情况下,也保持承载层朝上,可正常载人和载物,大大了降低救生难度,节省了救生时间,且结构简单实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艇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艇一个实施例中承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艇一个实施例中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艇一个实施例中单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艇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有艇身主体10和承载层30,所述承载层30为双面防水结构,且在所述艇身主体10和承载层30之间设置有一承接部20。
具体实现时,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承接部20为环形结构,其一端连 接到所述艇身主体10内侧,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层30边缘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接部20可连接到所述艇身主体10内侧的中间位置,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连接位置。
另外,承接部20表面还连接有单向排气管40,单向排气管40的作用是排出船艇的底部的空气或者水分。具体实现时,所述单向排气管40的进气口41可设置在所述承接部10表面、管体42贴合所述艇身主10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艇身主体10为椭圆形结构。或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其他各种形状。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有的连接均采用防水连接,承接部20也采用双面防水结构。
本实施例可以是橡皮艇或者冲锋舟等各种小型船艇。
制作时,将艇身主体10侧中间位置(或根据需要调节连接位置)与承接部20防水连接后,将承接部20与承载层30防水连接,再将单向排气管40粘结到承接部20和艇身主体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志,未经王永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9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酱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海洋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