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冷冲成型的软质高热封性复合薄膜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9382.4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8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冰;吴耀根;蔡朝辉;单化众;李永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H01M2/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戴建波;朱本利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成型 高热 复合 薄膜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包装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薄膜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终端、手提电脑、MP3、便携军用工具、手持影碟机等电子设备逐步小型化、轻薄化发展,就要求这些电子设备所使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或电容器等电子部件具有轻量化、易定制成型的特点。同时,提高使用安全性的要求,使这些电子部件由刚性金属外壳发展为软质复合薄膜材料。
例如,对于锂离子电池等电子部件,一方面要求其在长期贮存和周转过程中,不发生电解液渗漏现象,空气中的水、氧不会也渗入电池导致电池容量变小、发生鼓气而降低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要求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会渗入水分,进而引起电池内部电解液、有机物等物质的水解,从而影响电池性能,甚至会使电池失效。因此,对其外壳的封装要求外壳本身具有极高的密封性。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部件用软质复合薄膜尤其是锂电池用软包复合膜材料,长期存在冷冲成型中易发生冲壳破损、封装时易发生电解液泄漏等技术问题。
中国专利200720068736.8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软包装膜,其由功能性涂层、耐热性树脂薄膜形成的外层、铝箔芯层、及由热塑性树脂薄膜形成的内层组成,在外层和(或)内层涂布有功能性涂层。
中国专利200920116888.X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软包装膜,其包括耐热性薄膜、铝箔芯层、热塑性树脂薄膜,铝箔芯层设置在耐热性薄膜和热塑性树脂薄膜之间,耐热性薄膜为聚酰亚胺膜,在耐热性薄膜和热塑性树脂薄膜外面各设有一层功能性涂层。
上述的包装材料的缺陷在于:1、虽然改善了与模具的机械性能适应性,但是牺牲了自身部分的密封性能;2、仅靠热塑树脂薄膜内层材料及其功能性涂层无法保证达到耐电解液腐蚀的目的;3、其采用涂布润滑性涂层的方式来改善膜层表面爽滑的性能,而表面涂层的自身粘结性能不理想或热熔温度过高,都会导致热塑树脂薄膜内层原有的热封性能下降,进而影响材料包装电解液之后的密闭性及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耐腐蚀性能好、密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复合薄膜材料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薄膜材料,其耐腐蚀性能好、密闭性能好、电池的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冷冲成型的软质高热封性复合薄膜材料,该复合薄膜材料包括热塑树脂薄膜内层、铝箔金属芯层、耐热薄膜外层;其中,铝箔金属芯层位于热塑树脂薄膜内层和耐热薄膜外层之间;热塑树脂薄膜内层为至少包括两层树脂层的多层共挤层,该多层共挤层至少包括表层热封层和金属面接触层;金属面接触层与铝箔金属芯层接触。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容器等电子部件的外壳封装。
本实用新型中,热塑树脂薄膜内层具有高热封、高爽滑性。
本实用新型中,多层共挤层的层数优选为2-6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为2-4层。
本实用新型中,铝箔金属芯层为软质铝箔。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金属层为软质铝箔,其机械适应性好,适用于冷冲压成型;由于内层膜具有表层热封层,因而其耐腐蚀性能好、热封强度高;由于内层膜具有金属面接触层和金属层接触,因而其密封性更好。因而本版实用新型易成型、热封强度高,更能高效密封,有助于提高电子部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多层共挤层中的每一层都选自下列材料制成的树脂层: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脂共聚物、丙烯酸类树脂、不饱和酸类接枝聚烯烃树脂、乙烯和丙烯酸衍生物的共聚物或者金属离子交联聚合物树脂,以及上述树脂的改性物薄膜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表层热封层为多层共挤层的多层树脂层中在一定加热加压条件下具有最高流动性的树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金属面接触层为多层共挤层的多层树脂层中在一定加热加压条件下具有最低流动性的树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铝箔金属芯层(2)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处理层。该铝箔金属芯层的表面经过防化学腐蚀处理,使热塑树脂薄膜内层、耐热薄膜外层可以通过流延复合、热熔胶合或干式复合等方法与铝箔金属芯层的表面粘结更加牢固,形成金属刚性与塑料韧性更加有效结合的整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耐热薄膜外层(3)为单层聚酰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砜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耐热薄膜外层(3)为聚酯和聚酰胺类聚合物的复合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93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