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48608.9 | 申请日: | 2012-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3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全红 |
| 主分类号: | F23B90/06 | 分类号: | F23B90/06;F23B30/02;F23B80/00;F22B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杰 |
| 地址: | 066401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气化 链条 锅炉 | ||
1.一种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包括:
锅炉本体(1);
燃气发生室(2),所述燃气发生室(2)适于燃气的生成与储藏;
燃气燃烧室(3),所述燃气燃烧室(3)与所述燃气发生室(2)以燃气通道相导通;
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燃气燃烧室(3)中的热烟气导出并进行热交换;
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向所述燃气发生室(2)和所述燃气燃烧室(3)中提供助燃空气;
排烟道,所述排烟道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烟气排出端相通,另一端与大气相通;
炉排,所述炉排用于燃煤盛放和传送;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聚热室(4),所述聚热室(4)与所述燃气发生室(2)、所述燃气燃烧室(3)共同形成的腔体(22)相连通;
所述炉排为转动炉排(21),所述转动炉排(21)的进口成型在所述腔体(22)上,所述转动炉排(21)的出口成型在所述聚热室(4)上;
且所述腔体(22)底部至所述出口的距离大于所述腔体(22)底部至合适的炉排传动速度下的燃煤燃尽点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室(4)与所述燃气发生室(2)、燃气燃烧室(3)成型为一体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两侧壁处排布热循环管(5),所述热循环管(5)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管路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管(5)包括位于所述拱形结构的侧壁顶端的第一热循环主管(6)和位于拱形结构同一所述侧壁底端的第二热循环主管(7)以及多个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循环主管(6)与所述第二热循环主管(7)之间、分别与所述第一热循环主管(6)、所述第二热循环主管(7)连通的热循环辅管(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结构由水泥浇筑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
外壳(9);
热烟道(10),所述热烟道(10)设置于所述外壳(9)内,且所述热烟道(10)与所述外壳(9)之间的间隙形成水循环通道;所述热烟道(10)中包括数个平行设置的回程火管,所述回程火管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9)的其中一内侧壁上,另一端与该内侧壁相对的另一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处形成热烟拐弯处(11),数个所述回程火管交替设置在两所述侧壁上,从而形成向上延伸的“S”形所述热烟道(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火管设有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包括第一引风装置(12)、以及成型在所述锅炉本体(1)上的一次风道(13)、二次风道(14)、三次风道(15),所述一次风道(13)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燃气发生室(2)的底部,所述二次风道(14)的出风口成型在所述燃气发生室(2)的侧壁上;所述三次风道(15)的出风口成型在所述燃气燃烧室(3)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道(14)的出风口为成型于所述燃气发生室(2)的侧壁上的倾斜向下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道(13)、所述二次风道(14)以及所述三次风道(15)的进风口分别设有一次风门(16)、二次风门(17)以及三次风门(18);所述一次风门(16)、所述二次风门(17)和所述三次风门(18)为可调拉式风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煤气化链条炉排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净化装置(19),所述净化装置(19)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出口端,且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净化装置(19)之间连接有第二引风装置(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全红,未经王全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860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