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8585.1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3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爱;陈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5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11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壁 凹入式鱼眼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BCM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
随着汽车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及普及,随着汽车车身控制模块(即bodycontrol module,简称BCM)集成化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在车身中应用的功能越来越多,BCM控制对象更多,功能更加强大,要求BCM的数据通信功能也越来越强,使得总线式、网络化BCM成为发展趋势。
从而使得连接器在BCM中的使用需求日趋增大,之前主要依赖进口国外的成熟产品,在结构、工艺等方面均受现有产品的约束,导致对注塑成型工艺、材料、公差配合精度等要求较高,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报废率高等不足,影响产品的大规模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卡设在外壳框口内,一端与PCB板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线束端连接器对插连接,形成电器回路,实现各电器部件间的数据通信,所述的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主体为十字架结构,该十字架结构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
所述的凹槽为半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端子中间设计成侧壁凹入的结构,端子安装到PCB板时,端子两侧与PCB接触受力向内凹处挤压,优化了鱼眼端子与PCB孔的配合结构,避免端子在强应力下干涉过渡而机械性能屈服,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产品满足连接功能要求,同时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优化了与PCB板孔眼的接触面积,以满足电性能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等优点。
图1为现有接触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为现有接触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比较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接触端子,为冲压成型,再与塑胶壳体组装成连接器组件。该类汽车连接器组件通常被称为“插头”(Header),通过接触端子4,一端与PCB板焊接连接,一端与线束的对应连接器对插,实现汽车回路的连接。
实施例
如图3、图4所示,一种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卡设在外壳框口内,一端与PCB板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线束端连接器对插连接,形成电器回路,实现各电器部件间的数据通信,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主体为十字架结构,该十字架结构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为半圆形。
将端子中间设计成侧壁凹入的结构,端子安装到PCB板时,端子两侧与PCB接触受力向内凹处挤压,优化了鱼眼端子与PCB孔的配合结构,避免端子在强应力下干涉过渡而机械性能屈服,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产品满足连接功能要求,同时侧壁凹入式鱼眼端子优化了与PCB板孔眼的接触面积,以满足电性能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8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用防脱落汽车后视镜线束
- 下一篇:光伏避雷片以及光伏组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