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卷取机张力的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6748.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陆地;王胜;许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23/198 | 分类号: | B65H23/19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取 张力 自动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取机张力的自动控制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纤维、造纸、塑料薄膜、电线、印刷品、磁带等轻工业相关领域以及金属制品行业。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中,卷取机是将热轧或冷轧钢材卷取成卷筒状的轧钢车间辅助设备,用卷取机将钢材弯曲成卷,从而为增大原材料重量、提高轧制速度、减小轧件头、尾温差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由此导致了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此外,成卷的轧材便于运送,这是各种形式卷取机的共同特点和作用。
卷取机一个重要的控制就是张力控制,在冶金行业中,对薄钢板的卷取就会碰到类似问题。如果张力过大,钢材在卷取的过程中,便会使钢卷的内卷产生相对滑动,由滑动造成的表面划痕,极大地影响了钢材的表面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张力过大会造成钢卷内部应力变大,最终使钢卷的内孔内陷,或者使整个内层卷突出,形成塔形,最终使钢卷的等级降低。如果卷取的张力过小,钢卷会在其自身重力的情况下松散、突出,无法对其包装。而且在松散过程中,由于钢卷的相对滑动,常常会在钢材表面产生大面积的划痕。
解决上述问题,工业现场传统方式通过变频器对卷筒电机进行控制。通常采用PLC对电机进行PI(比例、积分)调节,或者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传统的PID控制算法,其设计简单、实施容易,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特别对二阶系统具有最优的调节特性,因此在工业控制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张力系统中,常常有很多干扰因素,PI或者PID调节系数,如KP(比例系数)KI(积分系数)KD(微分系数)一旦设定,如果没有人为对其进行调节,这些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不会随着受控参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但实际上,在张力控制过程中,张力的大小是随着卷径的变化而实时变化的,当卷径较小时,卷辊线速度较小,张力不大。随着卷径的不断扩大,卷辊的线速度变快,张力变大。因此设置静态参数往往达不到最佳控制效果,PID控制常常达不到要求精度。
因此,研究一种新的卷取机的张力PID控制装置,对于实时有效地控制卷取机张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取机张力控制装置。本申请通过采用PID调节器对卷取机的速度和电流分别进行闭环控制,使驱动卷筒的主电机按照控制调节后的电枢电流进行工作,实现了对卷取机张力的实时自动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卷取机张力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速度传感器、第一脉冲编码器、第二脉冲编码器、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其中,所述第一脉冲编码器安装在驱动电机M1上,用以检测S辊的转速n1,所述第二脉冲编码器安装在主电机M上用以检测卷筒的转速n;所述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导向辊上用于检测卷筒的线速度V2;所述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设置在变频器中,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速度调节器,速度调节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流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端连接主电机M,用以对主电机M的电枢电流进行控制,实现对卷取机张力的实时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其他技术特征:
所述变频器采用西门子6SE70变频器。
所述可编程控制器采用S7-300PLC可编程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更加精确地实现了卷取机的张力控制,使设备更加简单,人性化,减少了生产的废品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卷取机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用于对卷取机的速度和电流进行反馈闭环控制,所应用的卷取机包括卷筒、导向辊、S辊、主电机M、驱动电机M1、第一减速器和第二减速器,其中,所述驱动电机M1通过第一减速器连接S辊,S辊由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主电机M通过第二减速器连接卷筒,卷筒由主电机M驱动;S辊上的带钢在驱动电机M1的驱动下通过导向辊到达卷筒并缠绕在由主电机M驱动的卷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6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状ZnO纳米棒团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拖拉机挂车气制动阀性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