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接式接线排、背架及配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6212.0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5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谢有福;夏超;刘远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4 | 分类号: | H04Q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环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接式 接线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卡接式接线排、背架及配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接入(Fiber-to-the-x,FTTX)的不断发展,用户数量不断增多,卡接式接线排的配线应用逐渐由大容量的中心机房向靠近用户端的小容量室外通信设备迁移。
小容量室外通信设备包括户外机房、机柜、楼道小型配线箱(核心部件卡接式接线排和背架)、分线箱等多种设备,由于安装、操作、维护的空间狭小,要求卡接式接线排和背架具有较高的接线密度。传统卡接式MDF接线排1的结构如图1a、1b所示,其上的跳线空间2在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的两侧,并凸出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的主体设置,且与背架3相配合的扣位结构与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的两侧平齐,这就增加了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并对机柜有更高的要求,易出现配置空间不足或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而传统的背架3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传统的背架3上的防错位结构采用的是U型槽32,且U型槽32的两侧的凸起结构31为矩形结构,这导致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在与传统的背架3装配时,通过凸起结构31与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的扣位结构相配合,但是由于凸起结构31与U型槽32的结构相对应,并不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也由于传统的背架3的一侧壁上的U型槽32、凸起结构31与另一侧壁上的U型槽32、凸起结构31一一对应,且两侧壁完全对称设置,使得该传统的背架3的结构无法起到导向与防反插的作用,而且,装配后,由于凸起结构31与扣位结构仅从中间段连接并形成卡合固定,使得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的固定不稳定,还会出现前后晃动的现象。另外,图1a中的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与图2中传统的背架3装配后的结构如图3a、3b所示,当传统的卡接式接线排1在宽度方向尺寸紧张时,U型槽32、凸起结构31已经占用较大的空间,将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保安单元以及语音分离器,使得产品整体密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卡接的卡接式接线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向、防反插功能的背架及配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配线装置,该配线装置的体积小,配线密度高,配合稳定。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接式接线排,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底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起结构,所述安装框架底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三凸起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二凸起结构之间的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凹槽。
其中,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框架的侧壁内侧的下方,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外侧设置有过线圈。
其中,所述安装框架的两侧的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位于所述过线圈的上方。
其中,每个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包括两个第四凸起结构,且两个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并排间隔地设置。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包括两个第五凸起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五凸起结构沿所述安装框架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
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的接线簧片。
一种与所述的卡接式接线排配套使用的背架,所述背架为U型结构,所述背架的两侧壁的顶部相对设置有多个锯齿,每个侧壁上的锯齿间隔的设置,且每个侧壁上的锯齿的下方均相对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背架的两侧壁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底部的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二凸起结构形成的两个间隙中,所述背架的两侧壁上对应的锯齿分别设置于位于所述安装框架底部的的两个凹槽中,所述第三凸起结构与所述固定孔配合固定。
其中,所述背架的一侧壁上的锯齿的宽度略大于另一侧壁上对应的锯齿的宽度。
其中,所述锯齿为顶部圆弧形或者梯形形状。
一种配线装置,包括上述卡接式接线排与上述背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6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