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密后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5949.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2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康景文;赵军;钟明;王建义;邓夷明;高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密后疏双排 桩基 支护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前密后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深基坑工程技术的发展往往是由一种新的支护形式的出现所推动。早起的基坑由于深度较浅,常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后来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放坡空间受到了限制,产生了支护开挖。迄今为止,支护形式已发展到数十种。双排桩支护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护形式。目前基坑施工中,主要是在地层薄弱或周边环境复杂地段设置等长、等距、等径的双排桩以达到加强支护基坑的效果。随着基坑深度的加深,周边环境的复杂化和土体强度的变化,就需通过增大支护桩的直径、长度或者减小桩间距来增强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由此将导致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偏高,不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基坑支护结构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密后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这种前密后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不仅可以对基坑起到较强的支护效果,而且施工周期较快,并可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前排基坑支护桩顶设有冠梁,后排支护桩通过桩间联系梁与前排基坑支护桩水平连接,其中后排支护桩为间隔设置,桩间距为前排支护桩桩间距的2~3倍,并且后排支护桩的长度小于前排支护桩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前排基坑支护桩和后排基坑支护桩通过桩顶连系梁固定连接,充分发挥了桩身的抗弯能力,可以增强支护结构体系的抗推力和基坑滑动土体的剪切力,后排支护桩的长度和数量的减少,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工程造价,同时提高工程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可以对基坑起到很好的支护作用,防止基坑变形过大甚至垮塌,同时,后排支护桩的间隔设置和后排桩的长度相对减小,减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速度,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码说明:1-前排基坑支护桩;2-冠梁;3 –后排基坑支护桩;4-联系梁;5-基坑底面; 6-基坑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前排基坑支护桩(1)桩顶端设有冠梁(2),后排基坑支护桩(3)通过联系梁(4)与前排基坑支护垂直连接。其中后排基坑支护桩桩间距为前排基坑支护桩桩间距的2倍,并且后排基坑支护桩的长度小于前排基坑支护桩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中前排基坑支护桩和后排基坑支护桩的间距均可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前排基坑支护桩和后排基坑支护桩通过连系梁固定连接,充分发挥后排基坑支护桩桩身的抗弯能力,并提供前排基坑支护桩的拉力和部分分担基坑滑动土体的剪切力,与前排支护桩协同工作,共同达到基坑支护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确保基坑加固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后排的设置数量及长度,提高施工速度,以充分节约工程施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59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岩场地拉压复合型锚拉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道路栏杆清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