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电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5511.2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1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亚伦电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火焰模拟装置的电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壁炉,一般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火焰模拟装置和取暖装置,其中火焰模拟装置包括光源、带驱动装置的转轴、间隔设于转轴上的若干反光束、仿真木炭、成像屏及镜像屏,该光源设于转轴下方,仿真木炭设于光源的发光部上方,镜像屏和成像屏依次垂直设置在仿真木炭后面;该取暖装置包括风机和加热管,该加热元件的两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该壳体的下部开设有冷风出口,该壳体的上部开设有冷风出口。这种电壁炉,其一方面通过火焰模拟装置使壳体可呈现出逼真的火焰效果,起到装饰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取暖装置可对所在空间进行取暖;即电壁炉被广泛用于酒店、家庭或公共场所。但是,这种结构的电壁炉,其加热管均采用电阻丝加热管,具有热效率低的缺陷。
鉴于上述理由,本发明人对上述电壁炉的缺陷进行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的红外线电壁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红外线电壁炉,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火焰模拟装置和取暖装置,该火焰模拟装置包括光源、带驱动装置的转轴、间隔设于转轴上的若干反光束、仿真木炭、成像屏及镜像屏,该光源设于转轴下方,仿真木炭设于光源的发光部上方,镜像屏和成像屏依次垂直设置在仿真木炭后面,该壳体上开设有冷风进口和暖风出口,该取暖装置包括风机和加热管,该加热管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 上述加热管为红外线加热管。
上述壳体内固装有保温暖风管道,上述保温暖风管道的一端与上述暖风出口相通,上述保温暖风管道的另一端与上述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上述加热管安装于上述保温暖风管道内。
上述保温暖风管道为铜管道,上述铜管道的外侧壁涂覆有一保温涂料层。
上述保温暖风管道为弯管道。
上述弯管道呈S型。
上述风机设于上述成像屏的后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线电壁炉,由于加热管为红外线加热管,与现有技术相比,红外线加热管的发热效果比电阻丝加热管的发热效果高,红外线加热管的电热转换率比电阻丝加热管的电热转换率高达60%-75%,具有热效率高,省电,结构简单的优点;由于壳体内还设有保温暖风管道,且加热装置设于此保温暖风管道内,通过此保温暖风管道可减少加热管的热损耗率,提高了加热管的热利用率;又由于保温暖风管道为弯管道,通过弯管道的弯形结构可加长冷风此保温暖风管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可加长冷风的加热时间,进而使暖风出口处的暖风的温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中:
壳体 1 冷风进口 11
暖风出口 12 光源 2
反光束 3 成像屏 4
镜像屏 5 滤光屏 6
风机 7 加热管 8
保温暖风管道 9 保温涂料层 91
导向板 1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外线电壁炉,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及设于壳体1内的火焰模拟装置和取暖装置,其中火焰模拟装置包括光源2、反光束3、成像屏4、镜像屏5、滤光屏6、电机(图中未示出)和仿真木炭(图中未示出),其中光源2是设于壳体1底部横向两侧中部的两个白炽灯,白炽灯通过控制开关与市电连接,在白炽灯前部上方是仿真木炭(图中未示出),该仿真木炭由表面涂有树枝状木材颜色的塑料壳制成,在仿真木炭的后面依次垂直设置镜像屏5和成像屏4,镜像屏5可以是镀膜玻璃,其在背光黑暗的情况下具有镜像作用,在背光明亮的情况下具有透镜作用,成像屏4为一喷漆玻璃,玻璃上未喷漆部分是与火焰类似的火焰区域,该壳体1前侧面垂直设置滤光屏6,电机设于白炽灯后面,电机带动一转轴转动,转轴上沿轴向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反光束3,各反光束3是由沿圆周方向不规则分布若干镁片组成。本实用例中,火焰模拟装置的形成原理与2009年2月25日公告的中国专利CN201199088Y公开的一种仿真壁炉中火焰模拟装置的形成原理相同,本申请人在此不再累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亚伦电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亚伦电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5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