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砂用填砂沉砂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931.9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2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武明鸣;陈刚;张锡娟;王东;宋金波;魏庆彩;马丁;高雪峰;赵益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砂用填砂沉砂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松砂岩油气藏防砂实验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防砂用填砂沉砂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各类防砂工艺防砂效果评价实验装置主要是模拟井筒,采用该模拟井筒进行筛管防砂效果评价时,实验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实验数据少且误差较大,同时,该井筒也不能较好的模拟评价挤压砾石充填防砂时的防砂效果,因此,需要研制多点测压可快速拆卸长岩心填砂沉砂实验装置。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防砂用填砂沉砂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砂用填砂沉砂实验装置,采用该装置可对悬挂滤砂管和挤压砾石充填防砂时的压差、渗透率和出砂量进行分析,且实验周期短、实验数据准确、劳动强度小,可达到对滤砂管和砾石充填防砂效果快速准确评价的目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砂用填砂沉砂实验装置,包括用来填充砾石和地层砂的填砂筒及连接在填砂筒后端的沉砂器,所述填砂筒上设置有筒体加热装置及筒内测压装置,所述填砂筒前端为连接地层流体驱替装置的入口,所述沉砂器后部上端为地层流体出口。
所述填砂筒与沉砂器连接处设置有使砂粒与流体的有效分离的筛管样件。
所述填砂筒至少设置两节,并相互之间用连接丝扣连接固定,形成可快速拆卸长岩心填砂筒。
所述填砂筒直径为50mm,长度为200-2000mm。
所述筒体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具体为包覆在填砂管外部的加热套。
所述电加热装置加热温度范围为常温至150℃。
所述填砂筒在筒壁开传感器插入口,传感器插入口与填砂筒内腔连通处为测压点,传感器插入口插入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为0.001-1.0Mpa压力传感器和/或1.0-40MPa压力传感器。
所述连接后的填砂筒和沉砂器固定在下面的支架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防砂用填砂沉砂实验装置主要用于疏松砂岩油气藏防砂领域,通过该实验装置可对悬挂滤砂管防砂、砾石充填防砂及化学防砂等各类防砂工艺所建立的由不同精度防砂管、不同粒径砾石、不同粒度分布的地层砂组成的挡砂屏障进行防砂精度优化和防砂效果评价,也可对精密微孔滤砂管、绕丝筛管、复合绕丝筛管、割缝管等各类防砂管挡砂精度和耐冲蚀性能进行优化和评价,也可为直斜井、水平井、侧钻井及稠油区块、注聚区块等防砂井在不同采液强度、不同配产液量时防砂精度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多段填砂筒可进行快速拆卸和组装,使实验操作更简便、实验数据更准确;(2)、沉砂器中可放置不同精度筛管样件,收集随驱替流体采出的细小砂粒和流体,实现了砂粒和流体的有效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砂用填砂沉砂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力传感器;2-加热套;3-筛管样件;4-填砂筒;5-连接丝扣;6-沉砂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根据图1所示,一种防砂用填砂沉砂实验装置,包括用来填充砾石和地层砂的填砂筒4及连接在填砂筒后端的沉砂器6,所述填砂筒上设置有筒体加热装置及筒内测压装置,所述填砂筒前端为连接地层流体驱替装置的入口,所述沉砂器后部上端为地层流体出口。所述填砂筒与沉砂器连接处设置有使砂粒与流体的有效分离的筛管样件3。所述填砂筒至少设置两节,并相互之间用连接丝扣5连接固定,形成可快速拆卸长岩心填砂筒。所述填砂筒直径为50mm,长度为200-2000mm。所述筒体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具体为包覆在填砂管外部的加热套2。所述电加热装置加热温度范围为常温至150℃。所述填砂筒在筒壁开传感器插入口,传感器插入口与填砂筒内腔连通处为测压点,传感器插入口插入有压力传感器1。所述压力传感器为0.001-1.0Mpa压力传感器和/或1.0-40MPa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后的填砂筒和沉砂器固定在下面的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9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涡轮轴颈内径窄边镀铬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喷器试压增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