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备电源的车载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761.4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6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顾洪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洪钧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备 电源 车载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空调系统,特别是重型卡车、大巴等车辆具有自备电源,无需借助汽车发动机动力可独立运行的车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措施的出台,国家对车辆油耗,特别是重卡油耗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达到国标,各厂商在车辆设计上煞费苦心,然而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尽量减轻车身自重,用以减少单位油耗,但车身自重减轻往往是以减少车辆金属架构的材料厚度来实现,同时导致车辆的安全性受到影响,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空调装置已成为衡量汽车功能是否齐全的标志之一。
汽车空调的划分种类较多,按驱动方式可根据其驱动源而分为两种类型,非独立式和独立式,其中:
非独立式是由汽车的主发动机来驱动压缩机,这种驱动方式适合于汽车主发动机有余烽而压缩机功率又不太大的车型,如小轿车、面包车、工程车等。这种驱动方式占用空间小,维护简便。但由于压缩机消耗主发动机部分动力,会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且空调装置的冷量会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
独立式(或称辅助式),即另行配置辅助发动机以驱动压缩机。由于另设专用驱动机,所以汽车行驶与空调装置的制冷效果之间互不影响。但这种驱动方式要占据一定的汽车空间,成本较高,噪声较大,而且辅助发动机的维护复杂化,所以应用范围不广。
无论是主机驱动还是辅机驱动,汽车空调压缩机都是采用开启式,即压缩机主轴的功率输入端伸出机体之外,通过皮带轮与驱动机连接。轴伸出机体部位装有轴封,以防制冷剂外泄。
综上,汽车空调的动力来源都是发动机,其油耗是汽车油耗的组成部分,如何从汽车空调上着手减低油耗,目前还没有引起生产厂家的注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具有自备电源的车载空调,该装置正常情况下无需采用汽车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大大减少了对车辆油耗的需求。
一种具有自备电源的车载空调,包括车载中控系统、空调压缩机、电动机、蓄电池组,所述空调压缩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电动机相连,该电动机的电极连接一个蓄电池组。
作为改进,所述蓄电池组连接一个充电控制器,充电控制器与安装在汽车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此方式环保节能,但是对日照环境的要求较高,阴雨天无法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组连接一个充电控制器,充电控制器通过接口连接市电,使用一段时间后,当蓄电池电量告罄,可以通过市电给蓄电池充电。
作为应急模式,空调压缩机的动力输入端通过一个离合器,再经皮带连接汽车发动机的传动轮,离合器的控制端与车载中控系统相连。当车辆行驶过程中蓄电池电量耗尽,此时又不能停车充电,则可以通过离合器连接主发动机应急使用,此时,在车载中控系统的控制下,电动机与车载蓄电池断开。
本实用新型利用车载蓄电池作为汽车空调的主动力源,不需要使用主发动机的动力,降低了车辆油耗,同时也无需采用辅机,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备电源的车载空调,主要包括车载中控系统1、空调压缩机2、电动机3和蓄电池组4,其中:
空调压缩机2的动力输入端通过带传动与电动机3相连,该电动机3的电极连接一个蓄电池组4,电动机3的控制端与车载中控系统1相连。蓄电池组4连接一个充电控制器8,充电控制器8一路与安装在汽车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6连接,另一路通过接口7连接市电,该接口7设置在车体侧面并方便接入市电插头。空调压缩机2的动力输入端通过一个离合器5,再经皮带连接汽车发动机的传动轮9,离合器的控制端与车载中控系统相连。
以上各部件的协调工作全部由车载中控系统控制,驾驶者只需要在中控台点击相应开关,即可由程序实现相应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洪钧,未经顾洪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7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