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动葫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284.1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韦海明;程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力霸起重设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26 | 分类号: | B66D1/26;B66D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蒋家华 |
地址: | 21117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葫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动葫芦装置,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
起重设备中电动葫芦起重用于工业生产及水利、地铁施工等非常广泛,传统电动葫芦起升高度一般在十二米以内;如遇到特殊场所生产施工起升高度在二三十米以上时,那么卷筒的长度将是普通卷筒长度的三倍以上,有的现场条件也不符合特长葫芦安装要求,有的现场符合安装要求,但钩头与葫芦两端距离较远,葫芦两端物件将无法起吊和着落,既无法满足生产及施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动葫芦装置,该装置可适用于施工起升高度在二三十米以上的生产场所,且升降速度快。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电动葫芦装置,包括吊钩、连接座和设置在连接座上的两台电动葫芦,所述的两台电动葫芦反向安装,平行排列,所述的吊钩通过钢丝绳与两台电动葫芦连接,钢丝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台电动葫芦的卷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座呈倒“T”形,所述的两台电动葫芦设置在连接座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座顶部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电动小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两台平行排列反向安装的电动葫芦使卷绕钢丝的卷筒长度缩减一半,可有效的解决主梁两端下方货物无法起吊和着落困难的难题,且两台电动葫芦同时工作,使电动葫芦的升降速度提高一倍,工作效率也大幅度的提升。
倒“T”形的连接座减轻了其自身的重量,且便于电动葫芦的安装。
设置电动小车可使本实用新型双电动葫芦装置在主梁上运动,适合起吊和着落范围更广的场所使用。
设置电动小车可使本实用新型双电动葫芦装置在主梁上运动,适合起吊和着落范围更广的场所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P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用于起重机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双电动葫芦装置,包括吊钩8、钢丝绳9和设置在倒“T”形连接座3底部的两台电动葫芦1,所述的两台电动葫芦1反向安装,平行排列,所述的钢丝绳9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两台电动葫芦1的卷筒上,所述的吊钩8设置在钢丝绳9上。本实施例用于起吊和着落范围相对较小的场所,使用时直接将双电动葫芦装置固定在主梁上,并且整个装置不可以相对主梁运动。本实用新型双电动葫芦装置工作时,两台电动葫芦1同时工作,向上或者向下卷绕钢丝绳9,带动吊钩8升起和下降,从而带动吊钩8上的物件起吊和着落。两台电动葫芦使每台电动葫芦卷绕钢丝的卷筒长度缩减一半,吊钩8可以移动到主梁两端的位置,使位于主梁两端下方的物件也可起吊和着落。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的双电动葫芦装置,包括吊钩8、钢丝绳9和设置在倒“T”形连接座3底部的两台电动葫芦1,所述的两台电动葫芦1反向安装,平行排列,所述的钢丝绳9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两台电动葫芦1上,所述的吊钩8设置在钢丝绳9上。所述的连接座3顶部的两端还各设置一个电动小车4。本实施例既可用于起吊或着落范围相对较小的场所,也可用于起吊和着落范围很大的场所,使用时将电动小车4安装在诸如起重机的主梁5上,如图5所示,电动小车4在主梁5上沿主梁5运动,带动整个双电动葫芦装置运动,使起吊和着落的范围更大。除双电动葫芦装置在主梁上运动外,其带动吊钩升起和下降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予赘述。
凡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特别说明的均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力霸起重设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力霸起重设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2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