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4146.3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田南律;唐建云;卢敏华;刘仕军;王明;方程;罗树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B7/04;H01B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王琦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电子线。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公开的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电子线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一端连接Wafer连接器、一端连接LVDS (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压差分信号)连接器(用以连接显示屏);其中,连接Wafer连接器端的结构如图2所示,连接LVDS连接器端的结构图3所示。
具体实施时,常规电子线连接LVDS连接器的一端的组装顺序为:①冲压电镀后端子INSERT MOLDING;②圆铜线焊接;③装铁壳,如图4所示。常规电子线连接Wafer 连接器的一端的组装顺序为:①圆铜(绞)线剥皮;②人工操控打端机打端(把端子铆压在线上);③人工插端(连接好线材的端子依照特定的顺序插到塑胶孔里面)。
上述常规结构的电子线存在以下缺陷:
1)人工成本高:每一根芯线要单独打端子,再人工作业将端子插入胶头。
2)生产效率低:打端子及插胶头,人工作业效率低。
3)品质稳定性差:人工打端插胶头,易出现打端问题及插错孔位。
4)散热效果差。
5)材料成本高:芯线为多股绞合,材料加工成本高,且耗费的铜材多。
6)导通性能差:因线端部位须打端,其接触电阻会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线,取消其实施过程中人工打端子插胶头的工序,降低人工成本,消除人工操作失误导致的品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线,降低其材料加工成本,提高其导通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子线,包括FPC(柔性电路板)排线、设于FFC排线一端的第一连接端、以及设于FFC排线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FFC排线由复数个带有绝缘层的圆铜线并列组成;
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接口单元和装设于第一接口单元外部的金属外壳;第一接口单元为裁切、压扁后的一FFC排线端部,由复数个裸露的扁平状铜线并列组成;第一接口单元和金属外壳的形状与LVDS连接器的接口相适配;
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接口单元;第二接口单元为裁切、压扁后的另一FFC排线端部,其形状与FPC连接器的接口相适配,由复数个裸露的扁平状铜线并列组成。
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FFC排线的需折弯部位分割为预设PIN数。
其中,所述FFC排线的被分割部分绞合且外部包覆有绝缘层形成圆筒状。
其中,所述绝缘层包覆的FFC排线的不同PIN之间留有转动空隙。
其中,所述绝缘层具体为醋酸胶布。
其中,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上金属壳和下金属壳。
其中,所述FFC排线由PET材质的上层绝缘膜、补强板及下层绝缘膜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线采用FFC排线来实现,FFC排线的两端采用裁切方式加工出与特定连接器相匹配的形状并将端部的圆铜线压成扁平状形成连接器连接端,这样即可取消人工打端子、插胶头的工序,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具有优良的导通性能,方便插接操作;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FFC排线的需弯折部位被分割、绞合、外部包覆绝缘层形成圆筒状,这样使得电子线具有较佳的弯折性能;同时,包覆的内部空间还留有转动空隙,以供排线弯折时不同PIN的运动,进一步增强了其弯折性能,从而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的电子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常规结构的电子线的Wafer连接器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常规结构的电子线的LVDS连接器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常规结构的电子线的LVDS连接器连接端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线的LVDS连接器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线的FPC连接器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线的FFC排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VDS连接器连接端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4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混凝土干缩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滑爽度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