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作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3483.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5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忠;陈玉婷;孙琛;张良锁;蔡长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扬州华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06 | 分类号: | H01F7/06;H01F27/3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作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源噪声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噪声主动控制用作动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控制噪声的声学措施主要有吸声、隔声以及使用消声器等方法,这些方式统称为“无源”噪声控制,一般来说,它们仅对中高频噪声的控制有效。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Paul Leug(1898~1979)提出的专利“消除声音振荡的过程”,开创了有源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 )研究的先河。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擅长于低频噪声的控制,与无源噪声控制的互补性极强。有源噪声控制可分为有源声控制和有源力控制。有源声控制是用次级声源产生一个次级声场,从而抵消初级噪声,即“以声消声”。有相当一部分噪声是由于结构振动辐射引起的,用次级力源控制结构的振动也就控制了结构的声辐射或声透射,这种采用次级力源来控制噪声的方法就是有源力控制。次级力源也称作动器,作动器的选取直接决定着控制效果的好坏。
传统上用于有源噪声主动控制中的作动器主要有以下两种:
1. 磁致伸缩作动器。其工作原理是磁致伸缩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磁致伸缩效应。优点是输出力大、动态响应快。缺点是位移小,并且磁致伸缩材料很脆,很难加工,因此制作成本比较大。
2. 压电作动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通过施加外部电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反应时间短,响应速度快,频响可达几千赫兹或更高,驱动效率高,结构简单,不涉及密封、泄露等问题,控制精度高。
3. 电磁作动器。它是利用电磁场的电磁力来动作的装置,电磁作动器的基本原理是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在其周围会产生相应的电磁场,同时,在电磁场附近的导体也会受到相应的吸引力或排斥力,引起铁磁物质的机械运动。
最常见的电磁作动器可分为两种:单向电磁作动器和双向电磁作动器。图4为单向电磁作动器的结构原理简图,它有弹簧13、衔铁14、导磁材料15和励磁线圈16组成。开始工作时,衔铁14在自身重力和弹簧13弹力下保持平衡,当给励磁线圈16通电时,衔铁14在受到磁场的吸力作用和弹簧13力的共同作用下运动,通过控制励磁电流的大小可控制磁场力的大小,从而调整衔铁14所受的力。图5为双向电磁作动器的结构原理简图,与单向电磁作动器的原理类似,不同的是它通过调整两个励磁线圈16励磁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衔铁14所受的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电磁作动器具有结构紧凑、反应灵敏、无接触摩擦、无润滑、功耗低、响应快、控制力大、适应频带宽、输出位移和输出力较大、可控性好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结构噪声主动控制、振动主动控制、电磁悬浮、非接触高精度定位系统等领域。但是此种作动器存在功率因素低、功率密度低等缺点。
在国内,现公开了一种节能共振式电动作动器,其公开号为:CN101710777A,对传统的电磁作动器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效率,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动作动器结构十分复杂,轭铁、底座和磁钢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形状复杂,加工起来比较困难,动铁心和底座之间通过轴承滑动连接,成本高、制造精度要求高。从作功的角度来看,有效部分即线圈和气隙所占空间,这仅是总高度的一小部分,使得该作动器的功率密度较低(功率与体积或重量之比)。因此,还需要对此类电磁作动器进一步改进,此外该作动器结构固定、模态固定,在噪声控制中不能根据被控结构的模态而调整自身的模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作动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其结构简单,制成成本低廉,功率密度高,模态可调,安装方便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作动器,包括安装在变压器表面的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和底部开设有相对应的环形内台阶,两所述内台阶上分别设置有上弹簧板和下弹簧板,所述上弹簧板和下弹簧板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动铁芯、永磁磁钢以及下动铁芯,所述上弹簧板、上动铁芯、永磁磁钢、下动铁芯以及下弹簧板经螺杆串联在一起,且经螺杆两端的螺母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动铁芯和下动铁芯的外周分别绕设有上线圈和下线圈,所述上线圈和下线圈反向串联后与控制电源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扬州华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南大学;扬州华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3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制程中检测激光标记位置的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