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2470.1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6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栋;樊伟杰;袁跃峰;谢杨彪;张向阳;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46;H01R11/11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插头。
背景技术
插头是市场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物品,现有的插头一般包括一个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绝缘头、插片和电线所组成的,由于,绝缘头和电线都是比较重的,这样的插头在使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电线和绝缘头因重力而松动,导致插头不能正常的通电,影响插头的使用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插头,该插头的电线具有能随着重量摆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头,包括绝缘头和电线,所述的电线包括导电内线和包裹在导电内线外的绝缘外线,所述的绝缘头上固定有两个或三个插片,所述的插片一端穿进所述的绝缘头内为连接端,所述插片另一端穿出绝缘头为插入端,所述电线的导电内线通过一铰接结构铰接在插片的连接端上。
插片的插入端可以插到电源上,导电内线一端和插片的连接端相铰接,导电内线的另一端可以与其它电器设备或插线板相连,这样就能使其它电器设备或者插线板与电源相连了。
在上述的插头中,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轴和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设置在上述的绝缘头内,连接片一端与上述的电线的导电内线相固连,连接片另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上述插片的连接端上。
在上述的插头中,所述的插片的连接端上开设有通孔一,所述的连接片上开设有通孔二,所述的铰接轴同时穿过所述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片。
在上述的插头中,所述的通孔一和通孔二均为圆形孔,所述限位片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的孔径。
在上述的插头中,所述绝缘头的端面上还开设有供电线的绝缘外线摆动的呈条形的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插头通过连接片和铰接轴将电线和插片铰接在一起,使电线能随着重力摆动,能有效地避免本插头断电,提高插头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插片与电线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绝缘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绝缘头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头;11、滑槽;2、插片;3、电线;31、导电内线;32、绝缘外线;4、铰接轴;5、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插头,包括绝缘头1和电线3,所述的电线3包括导电内线31和包裹在导电内线31外的绝缘外线32,所述的绝缘头1上固定有两个或三个插片2,所述的插片2一端穿进所述的绝缘头1内为连接端,所述插片2另一端穿出绝缘头1为插入端,所述电线3的导电内线31通过一铰接结构铰接在插片2的连接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插片2的数量为两个,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轴4和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片5,具体的,连接片5采用铁质材料制成;连接片5设置在上述的绝缘头1内,连接片5一端与上述的电线3的导电内线31相固连,导电内线31的另一端可以与其它电器设备或插线板相连,连接片5另一端通过铰接轴4铰接在上述插片2的连接端上。具体而言,插片2的连接端上开设有通孔一,所述的连接片5上开设有通孔二,所述的铰接轴4同时穿过所述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铰接轴4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片。通孔一和通孔二均为圆形孔,所述限位片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的孔径。
如图4所示,绝缘头1的端面上还开设有供电线3的绝缘外线32摆动的呈条形的滑槽11,通过设计该滑槽11,可以使电线3在该滑槽11内摆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绝缘头;11、滑槽;2、插片;3、电线;31、导电内线;32、绝缘外线;4、铰接轴;5、连接片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2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