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吸尘器的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2438.3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9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波;桑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欧圣电气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0 | 分类号: | A47L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1521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吸尘器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辅助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吸尘器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吸尘器的结构如图4所示,吸尘器13的过滤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过滤装置12(即尘袋)和第二过滤装置15,第一过滤装置12材质大多为布袋或纸袋,第二过滤装置15材质则选用较为精细的海帕滤纸折叠而成。当然也有一些吸尘器中仅有第一过滤装置(可以仅为初级过滤的尘袋,也可以仅为精过滤装置)。
海帕,即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过滤材料,为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0.3微米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市场常见的HEPA主要由高效滤纸折叠而成,过滤效果明显。是净化机滤网的首选。
吸尘器中设置第一过滤装置12的目的则在于保护主要用于过滤0.1微米~0.3微米微粒的第二过滤装置15,即第一过滤装置12首先对灰尘或尘土中的较大颗粒(0.3微米以上的颗粒)进行过滤,防止较大颗粒堵塞第二过滤装置15,影响第二过滤装置15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利用第一过滤装置12(即尘袋)为过滤器清洁方便,不需要每天清理,适合于工厂酒店汽车美容清洁行业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尘器内部真空度会下降,导致吸力变小,尘袋的过滤能力有所下降,布料的毛孔会张开,过滤能力严重下降,需要更换。而作为使用者来说不可能每次使用完就去更换尘袋,所以螨虫之类的微生物会在尘袋中继续滋生,在清理尘袋时这些螨虫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二次的污染,并且会失去对第二过滤装置15的保护作用,使得吸尘器在短时间内便需要更换、更新过滤系统,费时耗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吸尘器的除尘系统,所述系统可方便地对吸尘器的第一过滤装置进行除尘处理,保证第一过滤装置的清洁,延长吸尘器过滤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吸尘器的除尘系统,包括:用于初级过滤的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系统还包括:
一用于去除第一过滤装置上灰尘的抖灰装置;
所述抖灰装置包括:
一用于抖动第一过滤装置的拉杆;
一用于驱动所述拉杆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机构;
一安装支架;
所述拉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往复驱动机构上;所述往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本专利通过设置抖灰装置,抖灰装置带动第一过滤装置进行抖动,以去除附着在第一过滤装置上的灰尘,使得第一过滤装置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保证第一过滤装置的清洁,保护第二过滤装置的使用,延长吸尘器过滤系统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安装支架,可将所述除尘装置安装在吸尘器上,实现一体化操作,节省空间。
以上描述的是手动操作的除尘系统,本专利的除尘系统还可以是电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一用于去除第一过滤装置上灰尘的抖灰装置;
所述抖灰装置包括:
一机头;所述机头与吸尘器桶身连接;
一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连接的高频振动器;
一用于为高频振动器提供电力设置在所述机头上的电源连接线;
一设置在所述机头的电源控制开关。
选用高频振动装置去除第一过滤装置上的灰尘,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高频振动器的振动带动第一过滤装置的振动,从而去除附着在第一过滤装置上的灰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除尘系统还包括一用于精过滤的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容设在第一过滤装置中。
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仅有初级过滤或者精过滤的吸尘器,也适用于采用两级过滤(初级过滤与精过滤)的吸尘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
一拉绳;
一用于缠绕拉绳的偏心转轮;
所述偏心转轮活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偏心转轮内设有用于自动复位的弹簧;所述偏心转轮上设有一偏心柱;所述拉杆活动连接在所述偏心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欧圣电气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欧圣电气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24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