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铝车轮轮辐背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2384.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6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宋炳材;马泽云;阿拉腾;王顺新;朱利利;陈志;杜德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0 | 分类号: | B60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318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车轮 轮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件,具体地说涉及铝合金车轮。
背景技术
铝合金车轮的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轻量化,特别是近年来,各汽车厂商对车轮轻量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铝合金车轮厂方面,由于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越来越迫切的需要提高车轮制造过程中的金属利用率。
车轮设计过程中,轮辋设计需依照相应的标准手册进行,对于设计来说调整的空间很小。轮辐的结构设计则存在改进的空间。轮辐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其背腔设计,包括机加面和减重掏料的设计。目前主要的设计方式如图1所示,即在每个轮辐背腔进行减重掏料,各掏料相互独立。此种结构无法满足轻量化和金属利用率要求较高的车轮,并且由于轮心立面处较大面积的机加区域,易暴露内部缺陷,形成废品。
为了满足车轮轻量化和金属利用率的要求,需要对以上问题予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改进的铝车轮轮辐背腔,包括掏料较浅底面,掏料较深底面,掏料轮辐根部立面,掏料轮心立面,掏料窗口立面,轮辐背腔机加宽面,轮辐掏料连为一体,掏料底面与各立面之间设置过渡圆角面,轮辐背腔机加面宽度为2.5mm-7mm,掏料较浅底面深度为2.5mm-5mm,掏料较深底面深度为3mm-10mm。
轮辐背腔机加面的残余圆角为R3mm-R6mm。
掏料窗口立面的拔模角为5°-15°。
本发明通过将各轮辐掏料连成一体,可以最大限度的对车轮进行减重,从而满足车轮较高的轻量化要求。同时,减少轮辐处的机加区域,使轮辐背腔机加面沿窗口呈带状分布,减小轮辐背腔机加量,有效提高车轮制造过程中的金属利用率。再者,轮心立面处由掏料形成,不仅可以提高金属利用率,而且减少此部位机加暴露内部缺造成的废品,降低废品率。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车轮轮辐背腔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改进的铝合金轮毂轮辐背腔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改进的铝合金轮毂轮辐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改进的铝合金轮毂轮辐掏料较浅底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改进的铝合金轮毂轮辐掏料较深底面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掏料较浅底面,2-掏料较深底面,3-掏料轮辐根部立面,4-掏料轮心立面,5-掏料窗口立面,6-残余圆角,7-拔模角,8-轮辐背腔掏料,9-轮辐背腔机加面。
具体实施方式
改进的铝车轮轮辐背腔,包括掏料较浅底面1,掏料较深底面2,掏料轮辐根部立面3,掏料轮心立面4,掏料窗口立面5,轮辐背腔机加面9,轮辐掏料连为一体,掏料底面与各立面之间设置过渡圆角面,轮辐背腔机加面9宽度为2.5mm-7mm,掏料较浅底面1深度为2.5mm-5mm,掏料较深底面2深度为3mm-10mm。
轮辐背腔机加面9的残余圆角6为R3mm-R6mm。
掏料窗口立面3的拔模角7为5°-15°。
本发明改进的铝合金车轮轮辐结构,不限于本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内容,根据本发明内容启发而获得的其他轮辐背腔掏料方式,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2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