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辐射加热除冰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41960.X | 申请日: | 2012-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6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启;巩会杰;孙倩;赵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1H5/10 | 分类号: | E01H5/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辐射 加热 冰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冰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波辐射加热除冰车。
随着我国纵横交错的公路建设的大力发展,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便利了百姓的出行的同时,也给管理、养护道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在漫长的冬季,道路上的降雪易形成积雪、甚至积冰,导致路面的摩擦系数降低,使得车辆行驶、制动困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国内目前现有的纯机械式除冰设备主要有:滚筒式破冰机、垂片式除冰机、抽打式除冰机和仿生学式除冰机等,这些设备对于清除道路上的积雪效果较好,但当积冰与地面结合紧密时,其不仅除冰的效率低、积冰清除不干净,而且会损伤道路标记甚至路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纯机械式除冰设备的效率低、积冰清除不干净和易损坏路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微波辐射加热除冰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方舱,方舱内设有集雪箱、液压控制系统和发电机组,车体上设有吸尘器,车体下连有集雪器,车体前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碎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前端连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另一端连有一组微波加热器,微波加热器与发电机组连接。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副支撑座,副支撑座连于微波加热装置的后端;举升臂,举升臂一端铰接于支撑架上,另一端铰接于副支撑座上;液压缸,液压缸一端铰接于支撑架上,液压缸内的活塞杆铰接于举升臂上;推杆,推杆一端铰接于支撑架上,另一端铰接于副支撑座上;液压缸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控制。
所述副支撑座与微波加热器之间连有加强筋板,用于加强两者的连接强度。
所述的微波加热板可采用近场微波炉的辐射型微波加热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集雪箱外部绕有电阻加热丝,并与发电机组连接,集雪箱底部连有排水阀。
集雪箱外部的电阻丝通电、发热后,使已回收至集雪箱中的积雪、积冰熔为液态后通过排水阀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除冰车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除冰效率高、积冰清除干净和不会损坏路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波辐射加热除冰车,包括车体6、车体上设有方舱8,方舱内设有集雪箱9、液压控制系统10和发电机组11,车体上设有吸尘器7,车体下连有集雪器13,车体前部设有支撑架5a,支撑架上设有碎冰装置5,支撑架5a的前端连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另一端则连有一组辐射型微波加热器1,辐射型微波加热器1与发电机组11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于支撑架5a前端的主支撑座14、连于辐射型微波加热器1后端的副支撑座3,以及两端分别铰接于副支撑座和主支撑座上的推杆17和L型举升臂4,L型举升臂4上还铰接液压缸的活塞杆15a,液压缸15的底部则铰接于主支撑座14上,液压缸15通过液压控制系统10控制;所述副支撑座3与辐射型微波加热器1之间连有加强筋板2;所述集雪箱9外部绕有电阻加热丝9a,并与发电机组11连接,集雪箱9底部连有排水阀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冰不易吸收微波而路面材料吸收微波能力很强的特点,使用微波透过冰层加热路面,使贴近路面的冰层融化、消除冰层与路面之间的结合力,再用碎冰装置把冰层破碎,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既保护路面又节约能源的高效除冰的目的。
工作过程
发电机组向除冰车各设备提供电源;通过液压驱动的方式控制微波加热器的升降,微波加热器的微波透过冰层加热地面后,使得靠近地面的冰层熔化、冰层与地面分离;经过加热后的冰层在碎冰装置的破碎后,被集雪器收集并通过吸尘器回收至集雪箱中;通过集雪箱外部的电阻丝发热,使已回收至集雪箱中的积雪、积冰熔为液态后通过排水阀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19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排气制动制动力连续调整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新型安瓿瓶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