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温控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1863.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3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韦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一华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温控 体式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温控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利用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方面,或是在性价比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并且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太阳能的利用受到了国家越来越大的重视。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采用集热器和水箱直接相连,进行热交换,这样必须对整个水箱的水加热而不能对局部的水加热,这样存在这热交换速度慢,当阴天或阳光不足时由于加热水量大,导致热水器集热器与水箱温度都偏低而无法使用热水。
因此,一种结构简单,智能温控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出现很有必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太阳能热水器里的储水局部加热或整体加热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智能温控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包括集热器和储水箱,所述集热器与储 水箱通过管路相连接,其中,所述储水箱的入水口处设置有副水箱,所述副水箱与所述储水箱的循环冷水口并联后通过管路与所述集热器的入水口相连接,所述集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水箱的循环热水口相连接,在所述循环热水口内设置有温控阀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冷水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cm-20cm,所述循环热水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0cm-40c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冷水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cm,所述循环热水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5c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有排气口,用以排放热蒸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热器设置于支架上,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支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温控阀门的应用,智能控制,保证了集热管或集热器里水的温度;通过副水箱的补水,实现了储水箱内水的持续性供应,再通过与热水的循环混合,保证储水箱内水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温控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水箱、2-集热器、3-管路、4-循环冷水口、5-循环热水口、6-温控阀门、11-紧固件、12-排气口、13-副水箱、21-不锈钢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智能温控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包括集热器2和储水箱1,集热器2与储水箱1通过管路3相连接,储水箱1通过紧固件11固定在地面上,储水箱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2用以排放热蒸汽,集热器2设置于不锈钢支架21上,储水箱1的入水口处设置有副水箱13,副水箱13与储水箱1的循环冷水口4并联后通过管路3与集热器2的入水口相连接,集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3与储水箱1的循环热水口5相连接,在所述循环热水口5内设置有温控阀门6,以实现水的循环。
循环冷水口4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cm-20cm,循环热水口5与联通管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0cm-40cm。本实用新型中的循环冷水口4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cm,循环热水口5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5c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由于温控阀门的应用,当阴天或阳光不足时,当热集热管里的水达不到设定温度时不与储热水箱里的冷水循环混合,从而保证集热管或集热器里水的温度保证在最高温度。当集热器里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连接管处温控装置自动打开,实现集热器里热水与储水箱里冷水循环,通过副水箱的设计和应用,实现了储水箱内水的持续性供应,再通过与热水的循环,及时的保证储水箱内的温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一华,未经韦一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18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