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摄像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1204.7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2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李可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0 | 分类号: | A61G1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12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摄像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型新涉及一种摄像支架,属于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生在临床手术中通常对手术过程进行摄像,记录手术过程及手术细节,既便于临床教学,同时也为事后通过查阅影像资料回顾手术过程留取重要记录资料。第三方无需进入手术室便可直观的了解到手术的过程及细节,降低了无关人员进入狭小的手术室空间对医生操作造成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增加手术感染的几率。此外,高质量的手术视频影像也是远程医疗得以实现的技术保障。
现有技术中,手术摄像通常是通过安装在医生头部的摄像装置进行拍摄记录的。视频信号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方式发送至视频服务器进行处理,由于手术时间一般持续较长,因此医生还需佩戴电池等供电设备,供电线缆和信号线缆缠绕在医生身上,无疑会增加医生的负担并对医生的手术操作造成不便。此外,头戴式摄像装置的初衷是想让视频忠实记录手术医生的实际操作,在手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患者由于麻醉处于不变的静止状态,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来回走动并和其他医生进行交流,为了观察病患,医生的头部也会经常变动方向,头戴式摄像装置无时无刻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摄像装置的变焦和对焦速度远远无法跟上医生的动作频率。由此,既造成记录视频图像质量较低,但是无法清晰的展现手术的细节;而且记录的手术过程,无法满足后期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实用型新内容
本实用型新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能够保障摄像装置成像质量的支架,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及使用成本低廉的特点。
这种摄像支架,包括用于和手术床固定的手术床固定座5、串置在所述手术床固定座5中的立杆6,以及安装摄像头的摄像头固定器1和设备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6的上端设有一万向节B和与所述万向节B匹配的水平回转万向杆8,由此构成以立杆上端为圆心的大角度水平回转结构;同时在所述的水平回转万向杆8的上部末端另设有一万向节A、以及与万向节A匹配的垂直回转万向杆9,由此构成以水平回转万向杆顶端为圆心的大角度垂直回转结构;所述的设备固定座2通过一可伸缩调节杆10与垂直回转万向杆9连接。
所述的万向节A与万向节B呈90度错位设置。
所述的手术床固定座5、万向节B、万向节A、设备固定座2和摄像头固定器1上均设有锁紧拧手4。
所述的收缩杆为“L”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连续设置的万向节回转结构,可以灵活的调节支架前端的设备固定座的位置,并通过万向节外侧设置的锁紧机构固定连接杆的位置,从而使得设备固定座保持稳定的静止状态,能确保摄像头始终处于合理的手术摄像位置,获得清晰度较高的影像资料。同时,减去了医生身上摄像设备和连接线缆的束缚,使其更加专注于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摄像头固定器 2-设备固定座 3-万向节A 4-锁紧拧手 5-手 术床固定座 6-立杆 7-万向节B 8-水平回转万向杆 9-垂直回转万向杆 10-可伸缩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例来对这种摄像支架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求更为清楚明白地阐述其结构和使用方式。
如图所示的这种摄像支架,包括用于和手术床固定的手术床固定座5、串置在所述手术床固定座5中的立杆6,以及安装摄像头的摄像头固定器1和设备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6的上端设有一万向节B和与所述万向节B匹配的水平回转万向杆8,由此构成以立杆上端为圆心的大角度水平回转结构;同时在所述的水平回转万向杆8的上部末端另设有一万向节A、以及与万向节A匹配的垂直回转万向杆9,由此构成以水平回转万向杆顶端为圆心的大角度垂直回转结构;所述的设备固定座2通过一可伸缩调节杆10与垂直回转万向杆9连接。
所述的万向节A与万向节B呈90度错位设置。
所述的手术床固定座5、万向节B、万向节A、设备固定座2和摄像头固定器1上均设有锁紧拧手4。
所述的垂直回转万向杆9与可伸缩调节杆10的结合部设有锁紧拧手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可伸缩调节杆10为“L”形,它由一截直管和弯接头固定连接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可伸缩调节杆10为“L”形,它由一截直管和弯接头套接成的转动结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1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温控奶瓶
- 下一篇:一种新型超低温桑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