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理发泡工控本安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0966.5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任玉宝;冉强;周秀;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亨特尔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1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08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发泡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领域,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电缆,尤其是一种物理发泡工控本安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仪器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管理技术的完美集合,推进了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进步。同时,作为传输介质的电缆也根据不同的传输协议、传输速率及传输环境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仪表电缆对电缆性能的要求比较简单,电气性能多属于一次传输参数,如导体直流电阻、绝缘电阻、工作电容、分布电感等。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往往存在具有潜在爆炸危险的区域。在系统电路通断、开路或短路时,由于电感具有维持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以及电容具有维持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它们就可能释放能量,产生电弧或火花,从而引起爆炸。这就对电缆最大的工作电容及最大分布电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及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物理发泡工控本安电缆,该电缆高效传输、安全防爆,适用于连接通信系统、现场设备和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物理发泡工控本安电缆,包括总护套层、总屏蔽层及通信电缆,总护套层内同轴安装总屏蔽层,在总屏蔽层内同轴向安装单支通信电缆,所述单支通信电缆包括分护套层、分屏蔽层和导体,在导体外同轴依次设置分屏蔽层及分护套层,其特征在于:在通信电缆的导体与分屏蔽层之间同轴安装一物理发泡绝缘层。
而且,在总护套层内的通信电缆为两根,该两根单支通信电缆经过小节距绞合在一起,并经过总屏蔽层、总护套层集束而成。
而且,所述电缆的总屏蔽层以及通信电缆的分屏蔽层均采用编织屏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电缆设计合理,在电缆护套内设计了经过小节距绞合的两个单支通信电缆,该两个单支通信电缆采用注氮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使得电缆具有较小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电缆传输衰减小,有效降低了电缆的传输损耗,使得电缆长距离传输,在保证电缆传输最大长度的前提下,控制电缆最大工作电容和最大分布电感,该电缆可传输高频数字信号,除兼备一次传输参数外,还规定如特性阻抗、衰减常数等二次传输参数,而且本质安全,是一种适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本质安全型电缆。
2、本电缆的单支通信电缆物理发泡绝缘层采用三层共挤挤出工艺,第一层为内皮层,它与发泡层紧密结合,可防止潮气、湿气进入,保证电缆传输过程中介电常数不下降;最外层为外皮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发泡层不受损伤,保证了对绞绝缘线芯绞合时不变形,电缆信号传输稳定。
3、本电缆的总屏蔽层以及通信电缆的分屏蔽层均采用编织屏蔽结构,可根据系统的现场使用情况调整屏蔽密度,降低了通信电缆间的回路电磁耦合及单支电缆回路、外部能源的干扰,从而减小了对屏蔽的不平衡电容,提高了电缆的电磁兼容能力。
4、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结构简单,电缆中使用传输高频数字信号代替传统模拟信号的传输模式,提高了信号的分辨率,从而使系统获得更多的有效数据,提高信号的精确度,电缆可在高频下高速传输,且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失真、不延迟,可使系统获得更多的数据,提高了信号的精确度,使电缆可在原油、酒精、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等潜在爆炸危险的场合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物理发泡工控本安电缆,包括总护套层1、总屏蔽层2及通信电缆,总护套层内同轴安装总屏蔽层,在总屏蔽层内同轴向安装多个单支通信电缆,本实施例附图中所示的通信电缆为两支。所述通信电缆包括分护套层3、分屏蔽层6和导体5,在导体外同轴依次设置分屏蔽层及分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1、在通信电缆的导体与分屏蔽层之间同轴安装一物理发泡绝缘层4,该绝缘层采用注氮物理发泡聚乙烯。
2、所述在总护套层内的通信电缆为两根,该两根单支通信电缆经过小节距绞合在一起,并经过总屏蔽层、总护套层集束而成。
3、所述电缆的总屏蔽层以及通信电缆的分屏蔽层均采用编织屏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亨特尔线缆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亨特尔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0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