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9213.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1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曲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涛 |
主分类号: | E01F15/00 | 分类号: | E01F15/00;E01F15/14;E01F9/015;E01F9/016;E01F9/0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星沙三一路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步道 解体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
背景技术
2012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1.14亿辆,与2011年底相比,增加811万辆,增长7.66%。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总量的48.87%,比2011年底上升1.81个百分点。全国17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天津、深圳、上海等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达8613万辆,占全部汽车保有量的75.62%,比2011年底上升1.21个百分点。
于是城市人行道上越来越多成为城市车辆停车点,很多车辆直接从人行步道口的缘石坡道上冲上人行步道,不仅危害行人的安全,而且长期的压碾造成人行步道地板塌陷,盲道被占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行步道的正常使用。而城市现有防护措施多半是放置相同间隔的带座石圆球在缘石坡道处,用于阻止车辆直接开上人行步道。通常情况下,这些圆球外观不显著,设计低矮,不易固定,所以有些车辆在视线不明、酒醉驾车时也会冲上人行步道,撞上石球,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另一种现象是:石圆球不易固定,滚至行车道或人行步道,从而影响正常行驶的车辆以及行人的安全。所以重新考虑人行步道缘石坡道上防护柱的设计和制造是保障人行步道行人安全以及降低事故损失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城市道路安全发展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该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缓冲消能作用。
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包括防护上柱(2)和防护底柱(5),防护底柱(5)竖直插装在地面上,部分预埋与地面以下,剩余部分伸出地面;防护上柱(2)和防护底柱(5)均为中空圆柱结构;防护上柱(2)插装在防护底柱(5)的内孔中,或防护上柱(2)的内孔套装在防护底柱(5)上。
防护上柱(2)的底部侧壁上设有螺栓孔(3);防护底柱(5)的顶部侧壁上设有螺栓孔(3);防护上柱(2)和防护底柱(5)通过螺栓固定。
在防护上柱(2)的顶端设有装饰圆球(1)。
防护上柱(2)长度为800mm-1500mm;防护上柱(2)的外径和内径分别为50mm-80mm和45mm-75mm;
防护底柱(5)长度为500mm,伸出地面的部分为100-200mm;防护底柱(5)的外径和内径分别为45mm-75mm和40mm-70mm。
防护上柱(2)和防护底柱(5)的表面覆有反光的金属防锈层、油漆层或涂料防锈层。
尺寸方面的要求是:防护底柱埋在地面以下部分应有足够的长度,一般不小于50cm。地面以上部分的长度要大于或等于10cm,不应超过20cm。地面部分过高会使得车辆前部撞击到防护柱连接处,此处的断裂强度过高,不能起到吸收冲击力的作用。防护底柱与防护上柱可用同样厚度的钢板轧制。防护上柱直径应不大于6cm,防护底柱直径为5.5cm,防护柱上端装饰圆球的半径应不大于3cm。
关于防护上柱与防护底柱的制作和加工工艺,本实用新型提出下列要求:
一、选择金属材料,最好是钢板制作防护上柱和防护底柱。
二、防护底柱的防腐可采用镀金属(如锌)的常规防锈技术,防护柱的表面处理可镀金属,也可采用表面喷、涂油漆或反光油漆等方式。
三、防护柱上端装饰圆球可采用白色反光油漆,而防护柱可采用咖啡色或者草绿色反光油漆。
该防护柱具有预设的断裂强度,当受到速度和重要在设定范围内的机动交通工具的撞击时,该防护柱能够解体并吸收合适的冲击力,使得机动工具适当减速 而驾驶员及车内人员不至于承受太大冲击力而造成过大伤害,从而在保护人行步道行人安全的同时,也保护到一旦发生事故时的驾驶员和车内乘客,减轻受伤程度的作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具有预先设定断裂强度的空心圆柱钢结构的防护上柱。上述防护上柱下端由螺栓连接防护底柱,防护底柱一部分埋在地面以下,另一部分露在地面以上。该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设在人行步道上,露出地面易见,避免机动工具冲上人行步道或者撞击路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涛,未经曲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92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伞面与伞骨固定点自动紧扣机
- 下一篇:一种充电器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