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8858.4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6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坚江;魏伟;郭枫;方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章松伟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终端 液晶屏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直接将液晶屏针脚插入电力终端PCB板上的针孔中,然后将针脚与针孔焊接,从而完成在PCB板上安装液晶屏,虽然上述方式也能够使液晶屏与PCB板电连接并能够使用,但是针脚不容易插入针孔使得安装较为困难,且安装后各针脚插入针孔的长度难以控制,往往存在不同,使得液晶屏相对PCB板具有一定倾斜,从而导致装好的液晶屏发生侧面漏光的情形,倾斜也可能导致液晶屏在后期生产或使用中发生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得安装液晶屏容易、液晶屏相对PCB板不会倾斜的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它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高度小于液晶屏针脚长度的方管框体,方管框体上端面用于支撑液晶屏,方管框体下端面用于与电力终端PCB板表面相贴;方管框体的两个相互正对的外侧面上均设有沿方管框体长度方向依序设置的多根隔离柱,隔离柱的长度方向为方管框体的高度方向,相邻隔离柱间为用于容纳液晶屏针脚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液晶屏针脚沿所述空隙自上而下插入,直至液晶屏与方管框体上端面相贴,此时完成液晶屏装入方管框体,液晶屏各针脚由各个空隙限定,且液晶屏各针脚露出方管框体下端面的长度一致,接着,将液晶屏针脚对准插入PCB板上的针孔中,当方管框体下端面与电力终端PCB板表面相贴时,液晶屏就被固定不动,紧接着将针脚与针孔焊接,从而完成液晶屏安装,本实用新型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也被固定在PCB板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的特点在于为液晶屏提供一个支架,以方便及准确地将液晶屏各针脚安置在PCB板上,由于液晶屏各针脚露出方管框体下端面的长度一致,或者说液晶屏针脚插入PCB板上的针孔中的长度一致,所以液晶屏相对PCB板不会倾斜;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液晶屏容易、液晶屏相对PCB板不会倾斜的优点。
作为改进,所述隔离柱上端为横截面连续缩小的尖端,相邻隔离柱间的尖端构成方便液晶屏针脚放入所述空隙的喇叭口,这样,更方便将针脚插入空隙中,从而更容易将液晶屏装入方管框体。
作为改进,方管框体上端面的四个角上设有用于周向限定液晶屏的L形围挡,这样,将液晶屏装入方管框体后,液晶屏更加稳固。
作为改进,方管框体下端面设有可与PCB板上定位孔相配的定位柱,定位柱的轴线方向为方管框体的高度方向,这样,只需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相配来使针脚和针孔对准并针脚插入针孔中即可,从而使得安装液晶屏更加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液晶屏装入本实用新型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和液晶屏一起装入电力终端PCB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液晶屏,2、方管框体,3、PCB板,4、隔离柱,5、空隙,6、喇叭口,7、L形围挡,8、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电力终端液晶屏支架,它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高度小于液晶屏1针脚长度的方管框体2,方管框体2上端面用于支撑液晶屏1,方管框体2下端面用于与电力终端PCB板3表面相贴;方管框体2的两个相互正对的外侧面上均设有沿方管框体2长度方向依序设置的多根隔离柱4,隔离柱4的长度方向为方管框体2的高度方向,相邻隔离柱4间为用于容纳液晶屏1针脚的空隙5。
所述隔离柱4上端为横截面连续缩小的尖端,相邻隔离柱4间的尖端构成方便液晶屏1针脚放入所述空隙5的喇叭口6。
方管框体2上端面的四个角上设有用于周向限定液晶屏1的L形围挡7。
方管框体2下端面设有可与PCB板3上定位孔相配的定位柱8,定位柱8的轴线方向为方管框体2的高度方向。
方管框体2就是一个方管状支架,上下端均为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88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