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声器和背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8585.3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许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8 | 分类号: | H04R9/08;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6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声器 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极板和传声器。
背景技术
传声器是一种将声波转成电信号的电声器件。传声器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信噪比越大,说明混在信号里的噪声越小,声音回放的音质量越高,否则相反。信噪比为传声器灵敏度与固有噪声之比。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有:提高灵敏度和降低固有噪声;常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受电路元器件本底噪声和部件热噪声限制已很难降低固有噪声;想提高信噪比,只能通过提高灵敏度实现;灵敏度,表示传声器的声电转换率,是指在自由声场中,当向传声器施加一个声压为1帕(Pa)或1微巴(ubar)的声信号时,传声器的开路输出。想提高灵敏度,需要通过提高传声器的开路输出来实现。
传声器的开路输出是由膜片的振动,导致膜片和贮存有负电荷的背极板之间的位置变化,造成膜片和背极板之间的电压变化,通过后续转化输出信号。现有技术中,传声器的背极板101与膜片103平行,如图1所示。膜片103会受背极板101上贮存的电荷吸引而变形,向背极板101弯曲,如图2所示,严重时膜片103会贴在背极板101上,致使膜片103接受到声压后,不能振动。即使未贴到背极板101上,也会导致膜片103与背极板101的距离变小,使膜片103的振动空间变小,所以现有技术由于背极板101对膜片103的吸引,使背极板101的充电电荷受到限制,传声器的输出也难以提高,导致灵敏度难以提升,进而不能提高传声器的信噪比。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极板和传声器,以解决信噪比不能提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背极板,应用于传声器,其中:与所述传声器的膜片的活跃区相对应的背极板的区域,沿所述背极板远离所述膜片的方向形成突起,且所述背极板上任意一点到所述膜片的距离不小于所述传声器的垫片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突起的纵切面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突起的纵切面为折线形。
优选的,与所述传声器的膜片的非活跃区相对应的背极板的区域的纵切面为直线型、斜线型或弧形,其中,靠近于所述传声器的膜片的活跃区相对应的背极板的区域与所述膜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靠近所述垫片的背极板的区域与所述膜片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传声器背极板到膜片活跃区的距离小于100μm。
一种传声器,包括:背极板、膜片以及位于所述背极板和膜片之间的垫片;其中:
与所述膜片的活跃区相对应的背极板的区域,沿所述背极板远离所述膜片的方向形成突起,且所述背极板上任意一点到所述膜片的距离不小于所述传声器的垫片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传声器背极板突起的纵切面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传声器背极板突起的纵切面为折线形。
优选的,与所述传声器的膜片的非活跃区相对应的背极板的区域的纵切面为直线型、斜线型或弧形,其中,靠近于所述传声器的膜片的活跃区相对应的背极板的区域与所述膜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靠近所述垫片的背极板的区域与所述膜片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传声器背极板到膜片活跃区的距离小于100μm。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极板,由于与传声器的膜片的活跃区相对应的背极板的区域,沿背极板远离膜片的方向形成突起,且背极板上任意一点到膜片的距离不小于传声器的垫片的厚度,使得背极板对膜片活跃区的吸引得以减小,增大了膜片的振动空间,进而使背极板的电位得到了提高,导致传声器的灵敏度提高,提高了传声器的信噪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传声器电极板未充电纵切面形状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传声器电极板充电后纵切面形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传声器背极板未充电纵切面形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传声器背极板充电后纵切面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传声器背极板未充电纵切面形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传声器背极板未充电纵切面形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传声器背极板未充电纵切面形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8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水分离再热器管系竖直翻身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行车吊钩防旋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