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ESD防护光通信信号发射接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737817.3 | 申请日: | 2012-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7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岩;寇元庆;方生金;李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思达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孙伟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esd 防护 光通信 信号 发射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ESD环境的高ESD防护光通信信号发射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链路系统中,光电模块实现光电转换功能。而光电模块作为ESD敏感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因为ESD问题导致的失效。特别是一些ESD强度高的应用环境,现有技术的光电模块均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高ESD环境的高ESD防护光通信信号发射接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高ESD防护光通信信号发射接收装置,包括用于安装装置主体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装置主体,所述的装置主体集成有TOSA、ROSA、发射驱动电路、接收限幅放大电路以及ESD保护电路。
所述的外壳为全金属外壳。
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TOSA、ROSA通过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卡槽集成固定,所述集成固定TOSA、ROSA的卡槽为PEI卡槽。
所述的TOSA、ROSA为分离设计,即将管芯与金属固定装置隔离,防止静电通过金属固定装置进入对ESD非常敏感的管芯,导致管芯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ESD防护光通信信号发射接收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ESD防护光通信信号发射接收装置ESD保护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的高ESD防护光通信信号发射接收装置(高ESD防护光电模块)包括用于安装模块主体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模块主体,所述的装置主体集成有TOSA(光发射次模块,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ROSA(光接收次模块,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发射驱动电路、接收限幅放大电路以及ESD(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保护电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电数据信号通过差分信号对TX+/TX-进入光电模块,经过光电模块内部发射驱动电路,将电信号耦合进发射激光器TOSA,并驱动激光器发光,这样实现电到光的转换,信号通过光纤中光传到目标地。因环境温度的改变,激光器的发光强度也会改变,为保证传输性能,必须保持光强度的稳定。所以本实用新型内部发射驱动电路集成了光功率自动控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激光器的发光效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当温度升高时激光器的发光效率变低,这时为了保持光功率不变,需要更大的驱动电流。因此,激光器将发光效率反馈给驱动芯片,驱动芯片自动算出需要补偿的值,重新调整输出驱动电流,以保证发射光功率的稳定。光数据信号通过PIN-TIA光接收模块接收,接收后通过模块内部的光电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到前置放大模块中进行放大。所述前置放大模块包括多级前端放大晶体管,所述多级前端放大晶体管用于对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信号进行增益放大控制。也就是说,所述多级前端放大晶体管在增益前对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将小功率输入光转换后的小幅度电信号采用大增益的放大倍数,而对大功率光转换后的大幅度信号采用小增益的放大倍数,从而使其输出的电信号幅度波动大大小于光信号功率的波动幅度,实现不同的输入信号强度通过不同的放大器链路来得到最终相同的增益效果。然后将这些信号差分输出至接收限幅放大,最后通过RX+/RX-输出至系统电路。在接收限幅放大器上集成了无光告警功能,即设定一个参考值,当PIN-TIA接收到的光转换成的幅度小于此参考值时,芯片关断并在SD上输出低电平,大于参考值时,芯片开启并在SD上输出高电平。这样就方便了系统对链路的检测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高ESD防护光电模块采用全金属外壳,保证良好的屏蔽和接地,将静电快速释放,起到保护内部主体装置的作用。为了保证插拔性能,外壳内部固定TOSA/ROSA的卡槽采用PEI(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材料制作。静电释放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外壳上生成静电后,通过外壳最短路径将静电导入大地进行释放,防止了静电进入内部主体装置,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思达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思达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8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液增压缸
- 下一篇:双向可调式分流集流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