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彩色LED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633.7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0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信高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5/08;F21V9/10;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韩英杰;许建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led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尤其涉及照明装置中的一种彩色LED灯具。
背景技术
LED(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中文译为发光二极管)灯管也俗称光管、日光灯管,其光源采用LED作为发光体。传统的日光灯管又称荧光灯,灯两端各有一灯丝,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和稀薄的汞蒸气,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由于含有重金属污染物质“汞”,使得报废的荧光灯管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而LED光管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光效更高、更为节能、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更为环保,成为目前阶段代替荧光灯管的最理想产品。
现有的LED灯管包括光扩散透光罩、散热壳、光源电路板和发光二极管,其中,光扩散透光罩与散热壳相抱合为灯管,光源电路板一般为铝基板(或玻璃纤维布基板等),散热壳则为铝散热壳,光源电路板安装在散热壳上,而发光二极管则安装在光源电路板上,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经光扩散透光罩而透射出去,实现照明。
现有的LED灯管为实现彩色照明,通常将光扩散透光罩设置为浓重的深色,如果采用一层彩色光扩散透光罩,可以实现所需要的发光灯管颜色,但在白天,灯管在不通电时则为浓重的深色,例如紫红色、深蓝色等,视觉效果不好,影响视觉效果,并且,如果需要更换颜色,则需要更换彩色光扩散透光罩,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彩色LED灯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彩色LED灯具,包括相抱合的光学扩散外罩和散热壳,所述散热壳上设有光源电路板,所述光源电路板上电连接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彩色LED灯具还包括光学扩散内罩,所述光学扩散内罩与所述散热壳相抱合,所述光学扩散内罩设置在所述光学扩散外罩之内,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光学扩散内罩之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扩散内罩与所述散热壳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壳包括弧形构件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构件连接,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至少二个相向设置的压脚,二个所述压脚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围合成第一卡槽,所述光学扩散内罩、光源电路板均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扩散内罩包括主体罩和位于所述主体罩两侧的压边部,所述压边部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边部夹设在所述压脚、光源电路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罩为弧形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构件的两侧分别朝径向向内折弯有内向卡扣,所述内向卡扣与所述弧形构件之间围合成第二卡槽,所述光学扩散外罩的两侧分别朝径向向外折弯有外向卡扣,所述外向卡扣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脚为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扩散内罩为彩色光学扩散内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扩散外罩为白色光学扩散外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通过增设一光学扩散内罩,来实现彩色照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又仍然可以保持光学扩散外罩的正常视觉效果,不受光学扩散内罩颜色的影响,当需要更换颜色时,可以通过更换光学扩散内罩来实现颜色的变化,不需要更换光学扩散外罩,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彩色LED灯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中的附图标号为:光学扩散外罩1;外向卡扣11;散热壳2;弧形构件21;安装部22;第二卡槽23;内向卡扣24;压脚25;第一卡槽26;光源电路板3;发光二极管4;光学扩散内罩5;主体罩51;压边部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信高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信高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