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体内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578.1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1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南本浩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2 | 分类号: | G01B5/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体 内径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内圆孔径的精度检测工具,特别是检测便捷的一种壳体内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壳体类零件内圆孔径的测量,既要保证检测工具与壳体内圆孔配合的紧密性,又要满足测量简便、测量精确的要求,因此对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及结构的简易性、测量的准确性、工具的耐用性也要求非常高,通常的测量方式为:直接制作一套与壳体内圆孔配合的工具,为了比较容易的放入,在工具前端部分倒角,工具与壳体只是内径与外径配合,无其它定位方式,致使工具容易磨损,磨损后,壳体再与工具配合容易偏心导致壳体卡死在工具上,再用力拔开的结果是,极易把工具上的表针损坏,影响了检测精度,也影响了壳体类零件的品检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内径检测装置,用于壳体类零件的内径检测,以解决壳体定位不稳定、壳体易卡死、测量精度不稳定及检测工具易磨损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内径检测装置,包括一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至少设有一个定位孔,一与定位孔插接固定的检具,所述的检具包括一与定位孔插拔连接的固定杆、固定杆顶端设一定位外圆柱、定位外圆柱上设一圆径测定柱,圆径测定柱与定位外圆柱之间形成一定位端面,所述的圆径测定柱上径向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可径向顶触壳体内径的千分表测量头。
所述的定位孔有两个,一纵向定位孔垂直连通底座上下两面,一倾斜定位孔与底座顶部的倾斜侧面垂直,纵向定位孔和倾斜定位孔相通;纵向定位孔和倾斜定位孔的组合便于不同角度的壳类零件内圆的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的底座上两侧各设有一与的纵向定位孔和倾斜定位孔相通部连通的螺丝孔,可通过螺丝孔把长螺丝旋转进顶压固定杆,使用固定杆固定于定位孔中,也可旋松解除其对固定杆的顶压,方便从定位孔中拉拔出固定杆。
所述的圆径测定柱顶面径向上对称设置两个固定槽,各固定槽中固定一所述的千分表测量头,千分表测量头径向露出固定槽,千分表测量头处于定位端面上方;壳体类零件套于检具上时,定位外圆柱上的定位端面用于定位住壳体类零件的内圆孔,同时两个径向对称的千分表测量头顶触住壳体类零件的内圆孔,当转动壳体类零件时,通过千分表测量头感触壳体类零件的内圆孔,若与千分表测量头连接的电子千分表的读数没有波动,则可判定该壳体类零件的内径符合产品所需要的标准,定为良品;反之电子千分表的读数有波动,则判定该壳体类零件的内径不符合产品所需要的标准,定为劣品淘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利用了壳体内圆与检具外圆相配合,壳体端面由检具端面快速定位,加强了定位基准,提高了测量效率,减少了检具的磨损及其对测量头的损害,大大提高壳体类零件的内径的生产检测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用新型的立体组装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用新型检测的壳体类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的壳体类零件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检测的壳体类零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识为:10.检具;11.固定杆;12.定位外圆柱;13.圆径测定柱;131.固定槽;14.定位端面;15.千分表测量头;20.底座;21.纵向定位孔;22.倾斜定位孔;23.螺丝孔;30.壳体类零件;31.内圆孔;32.定位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5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的螺纹底孔深度量具
- 下一篇:手机声波遥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