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柱管总成三角架垂直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474.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1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南本浩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45 | 分类号: | G01B5/245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助力 转向 系统 总成 三角架 垂直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柱管总成三角架垂直度检测装置,具体是机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重要安装组件柱管三角架在焊接于柱管上后的垂直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柱管总成是机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重要组件,其中的三角架是与机动车装配组件之一。并且,在此柱管总成上有以下结构:方向盘调整构造(上下方向、倾斜角度等),溃缩吸能机构;因此保证柱管总成中三角架的垂直度,可提高机动车组装的作业性、保证驾驶者操作的舒适性,并且三角架的垂直度也是保证焊接后部件连接刚性的重要因素,足够的焊接刚性可保证当车辆正面受到碰撞时,以吸收部分撞击能量,以避免驾驶员遭方向盘的二次碰撞。
现有汽车转动系统的制造商所采用的柱管总成为外购件,在制造过程中只是对其进行定位后安装,并需要检测柱管总成安装后的角度和高度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项目,而在生产流程内无法对柱管总成的组件三角架的垂直度等进行全部测量,如在生产线流程外进行测量,又将影响生产进度,无法满足批量生产质量控制的实际要求;而因三角架及柱管总成的焊接部的厚度很薄,经焊接工艺后,极易造成两者之间的垂直度不良,而现有检测方法无法百分百确保检出的准确性,如不良品流出,将有可能造成极大的质量问题,甚至影响机动车驾驶员及乘客的驾乘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柱管总成三角架垂直度检测装置,用于柱管总成用三角架焊接于柱管上后的垂直度的检测,以准确判定出三角架垂直焊接在柱管上合格与否,对柱管总成装配连接的合格率进行严格把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柱管总成三角架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一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固定在基座中间的一套件,套件包括一可与柱管内中间轴套合的第一定位件和一可与柱管套合的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中间设有第一定位圆通孔,第二定位件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圆通孔相通并共轴心的第二定位圆通孔;基座上还固定有一个千分表,千分表的测量头位于基座底部。
所述的套件的第一定位件固定于基座上表面,第二定位件固定于基座下表面。
所述的基座上、第一定位圆通孔径向上设有一固定千分表位置的调节槽。
所述的调节槽为直条槽或曲线条槽,本实用新型采用调节槽为直条槽,可调节千分表位置在基座上的位置,以满足不同面积三角架的测量需要,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条形调节槽。
所述的基座形状为平板状。
本实用新型的益效果是:套件外套于柱管内中间轴和柱管上定位,转动基座一圈,使千分表的测量头抵触三角架上的三个角,通过千分表的读数判断三角架是否与柱管垂直,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确定三角架与柱管的垂直焊接是否合格,以确保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柱管在汽车上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柱管总成测量装配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量三角架与柱管之间的垂直度的实施示意图。
图中:10.基座;11.调节槽;20.套件;21.第一定位件;211.第一定位圆通孔;22.第二定位件;221.第二定位圆通孔;30.千分表;31.测量头;40.柱管;50.中间轴;60.三角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柱管总成三角架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一平板状基座10,还包括垂直固定在基座10中间的一套件20,套件20包括一可与柱管40内中间轴50套合的第一定位件21和一可与柱管40套合的第二定位件22,第一定位件21固定于基座10上表面,第二定位件22固定于基座10下表面,第一定位件21中间设有第一定位圆通孔211,第二定位件2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圆通孔211相通并共轴心的第二定位圆通孔221;基座10上、第一定位圆通孔211径向上设有一固定千分表30位置的直条形调节槽11,一个千分表通过调节槽11固定在基座10上,千分表30的测量头31位于基座10底部。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施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沉积薄的选择性膜层的新的种晶方法
- 下一篇:新生儿和儿科导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