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增亮扩散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286.8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6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静;侯景滨;张鹏;朱业建;陈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5/04;G02B1/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郭绍华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扩散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薄膜,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增亮和扩散功能的新型增亮扩散复合膜。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重要功能即在供应均匀的面光源以供液晶显示面板使用。
传统液晶显示背光源模组中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导光板出光面之上依次设置有下扩散膜,垂直增亮膜,水平增亮膜、上扩散膜,光线通过该导光板出光面发出的光线通过扩散膜的匀光作用和增亮膜的聚光作用,达到光能分布均匀,光线聚集的光学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的背光模组使用的光学膜片较多,装配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这种结构的背光模组厚度大,不符合现在背光源轻薄化的发展趋势。部分背光源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下扩散膜,增亮膜,上扩散膜,虽减少了光学膜片,但是光源利用效率降低,使得产品亮度降低,而且背光源均匀度也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多厂家开始研制具有增亮和扩散功能的复合膜,目的是为了在减少光学膜片的使用的同时保证产品光学品质不会降低。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复合膜在增亮层光学设计上,均采用单一尺寸棱镜结构,当棱镜横截面是三角形时,由于顶部棱峰非常尖锐,使得产品增亮层的防刮伤效果不佳,当棱镜顶部采用圆形设计时,又损失了产品的增亮效果;且扩散层的扩散粒子容易划伤导光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增亮扩散复合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增亮扩散复合膜,它在透明基材的一面设有增亮层,在透明基材的另一面设有防划伤层,透明基材中随机分布着光扩散粒子,所述增亮层设有两种棱镜结构,一种为截面呈三角结构的棱镜结构,另一种为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结构;所述扩散粒子由大小两种尺寸的扩散粒子组成,小尺寸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1~10μm,占总扩散粒子质量的50~60%;大尺寸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1~20μm,占总扩散粒子质量的40~50%;大小两种尺寸的扩散粒子随机排列。
上述增亮扩散复合膜中,所述的截面呈三角结构的棱镜结构数量占棱镜总数的45-75%,棱间距为35-50um;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结构数量占棱镜总数的25-55%,棱间距为45-65um。
上述增亮扩散复合膜中,所述的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结构的顶部为圆弧形结构,圆弧弧度为30°~60°,半径为5-10μm,其顶部与截面呈三角结构的棱镜结构的顶部高度差为圆弧半径的长度。
上述增亮扩散复合膜中,所述的防划伤层由防划伤粒子、密胺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经热固化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在透明基材中随机分布光扩散粒子起到了光扩散层的作用,并且通过在基材的一面设置增亮层,使背光模组的光源仅通过单一的增亮扩散复合膜,即可使光源光线均匀化且亮度提升,减少了背光模组使用的光学膜片的数量,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成本。
2.通过在增亮层设有两种尺寸的棱镜,解决了传统增亮扩散膜的增亮效果和抗刮伤性不可兼顾的问题。
3.通过将大小两种尺寸的扩散粒子随即分布在透明基材内,能有效利用基材的空间,对光线的扩散效果更佳,基材另一面设有防刮伤层,解决了传统增亮扩散膜对导光板划伤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增亮扩散膜保证了抗刮伤效果、增亮效果与遮盖效果的统一,满足了高精细化的液晶显示器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透明基材;2、光扩散粒子;3、增亮层;4、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结构;5、截面呈三角结构的棱镜结构;6、防划伤层;7、防划伤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透明的PET基层1,透明的PET基层中随机分布着大小两种尺寸的光扩散粒2,起到光扩散的作用。在透明的PET基层1的上层设有增亮层3,增亮层设有顶角呈半圆弧状的棱镜结构4,圆弧曲率半径为5~10μm。棱镜结构之间距离控制再45-65um之间,并设有截面呈三角结构的棱镜,其棱间距为35-50um。在保证高增亮效果的同时,可防止增亮层对面板造成划伤。在透明的PET基层1的下层设有防划伤层6,防划伤层中设有防划伤粒子7,并且防划伤层由防划伤粒子、密胺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经热固化形成,防止划伤导光板。
透明基材中的光扩散粒子可以使用PMMA粒子,也可以使用二氧化硅颗粒或硅氧烷颗粒。防划伤层的防划伤粒子可以使用PMMA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