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6522.4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5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许东杰;周禄勇;陈建忠;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2 | 分类号: | H01B7/282;H01B7/28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用于有防水需求环境下的防水电缆。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敷设在自然界的空气中或土壤中,长期与土壤中的水分解出,并经常遭受到雨水的冲洗,尤其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空气及土壤的水分含量大,少量水分以及杂质渗入电缆,电缆的绝缘层交联聚乙烯在遇到水分和潮气的时候容易因电场作用而产生水解,产生水树枝,从而使电缆产生水树枝劣化,严重时还会发生试验击穿或者运行击穿故障,严重影响电缆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通常的电力电缆常采用铝塑复合带纵包,并与粘结护套进行防水,这种铝塑粘结护套的防水效果显著,但是铝塑复合带在电缆使用中的接地问题很难解决,容易在电缆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悬浮电位,轻则缩短电缆的正常使用寿命,重则引起电缆的故障,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电缆,通过在电缆内设置防水层,克服了传统技术中的不足,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水电缆,包括由若干导线绞合而成的导体,以及包覆在导体外的保护层,保护层与导体之间还设有一绝缘层,其中:
绝缘层与保护层之间还设有一用于隔离水分的隔离层,隔离层包括一阻水层和一防水层,其中防水层设置于阻水层外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隔离层与绝缘层、保护层之间相互紧贴,不形成任何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阻水层为用于吸水的高速膨胀阻水带,通过绕包在绝缘层外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防水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制成,通过挤包于阻水层外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保护层包括一外护层以及设置于该外护层内的内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有效地提高了电缆的防水性能,替代并解决了采用铝塑复合带产生的悬浮电位问题,提高了电缆的安全性能,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结构易于生产实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水电缆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电缆,其由内到外依次为导体1、绝缘层2、阻水层3、防水层4、内护层5和外护层6,其中,导体1由若干导线绞合而成,绝缘层2包覆在该导体1外围,阻水层3绕包在绝缘层2外围,该阻水层3由高速膨胀的阻水带制成,且其厚度相对于绝缘层2较薄,用于吸收渗入电缆的水分;防水层4挤包在阻水层3外围,该防水层4由超高密度的聚乙烯制成,用于隔离水分。
阻水层3、防水层4之间、阻水层3与绝缘层2之间均相互紧贴,不留任何空隙。
保护层设置在防水层4外部,用于对整个电缆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层包括作为表皮的外护层6以及设于外护层6内的内护层5,且外护层6的厚度大于内护层5。
由于在电缆内设置了阻水层3以及防水层4,即使电缆长期处于湿度较大的场合,甚至长期受到雨水冲洗,采用超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防水层4也能够阻隔水分,从而保护电缆不与水分接触形成水树;即使由于外部因素导致防水层4损坏,其内部的阻水层3也能够迅速吸收水分,有效防止水分渗入电缆。
再者,由于使用阻水层3以及防水层4代替了采用铝塑复合带与内护层5粘接,不仅在防水性能上得到保证,还避免了铝塑复合带在电缆运行当中产生的悬浮电位问题,有效提高了电缆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65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